
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ས།,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英文:Xizang Autonomous Region),简称“藏”,通称西藏,是中国5个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西南部,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千米,面积120.28万平方千米,西藏自治区辖6个地级市、1个地区,首府为拉萨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拉萨市城关区康昂东路1号。截至2024年末,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为370万人。西藏自治区占据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区域,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由众多的极高山脉、高原夷平面、河谷等地形组成,是印度河、恒河等众多国际河流的发源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气候类型,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约2万年前西藏地区已经有人类在活动;6世纪时,形成数十个部落联盟合并为十二小邦;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逐渐统一藏区各部,建立吐蕃。元时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建立西藏萨迦地方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明朝中央政府承袭元制;清朝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定噶伦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政府,派军进驻西藏,由驻藏大臣与达赖共同掌管西藏事务;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为中国主要的牧区之一,工业基础较薄弱,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形成了藏药、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民族手工、绿色食品饮品加工、矿产、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2012—2020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首位。2024年,西藏自治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237元,增长5.4%。2025年前三季度,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070.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8.79亿元,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817.46亿元,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81亿元,增长6.0%。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的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有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川藏铁路拉林段等铁路,乡镇硬化路通畅率达95%,行政村硬化路通畅率达78.76%,建成通航机场5个。西藏自治区是藏文化发祥地和藏传佛教的中心,境内有1700多座寺庙,其中布达拉宫、大昭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拉萨、日喀则、江孜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自治区有大量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包括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林芝鲁朗小镇,以及雅鲁藏布大峡谷、巴松错等5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