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十五年》(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是美籍华人黄仁宇的明史著作,首次刊行于1981年,该书英文名直译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开篇通过琐碎的记叙方式说1587年无事可记。但在作者大历史观的视野下,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李贽等历史人物的剖析解读,为读者层层揭开了这一年为什么会无事可记。作者认为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万历十五年,实际上映射出的正是明朝高度发展的文官集团和礼仪道德对国家和社会的束缚,导致了明朝的衰退,也为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万历十五年》是明史研究上非常奇特的一本书。这本书将两种完全相反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书中列举万历皇帝朱翊钧,内阁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南京督察院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的人物事件,作者在浩繁的史料中,将细枝末节的小事,有序地联系起来,看似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但僵化低效的帝国体制,使所有人的努力均显得徒劳而悲壮,无力扭转大厦将倾的崩毁命运。作者以他的“大历史观”从中找寻日后中国天翻地覆的历史诱因。这本书为如何看待明朝历史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黄仁宇自己说:“《万历十五年》一书虽只叙述明末一个短时间的事迹,在设计上讲却属于大历史(macro-history)的范畴。”《万历十五年》的出版之路几经曲折,但在中国出版后在华人世界掀起风潮,反过来提高了在西方的知名度;学术界外公众的认可又反过来影响学界同行对其观点的评价。该书自1982年出版至今,依然受到读者青睐,经久不衰,但各方评价也褒贬不一,截止2022年,在售各种版本《万历十五年》有2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