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诗词配音画,解析古诗词配音画,《题八咏楼》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期间创作的七言绝句,以雄浑笔力书写家国之痛,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诗不仅是对八咏楼历史地位的致敬,更是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深刻讽刺,展现了李清照超越时代的家国情怀与文学才华。 一、诗歌原文与核心意象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位于浙江金华,原名玄畅楼,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由东阳郡太守沈约建造。沈约在此写下《八咏诗》,使该楼声名远扬,唐代起更名“八咏楼”。李清照登临之际,八咏楼已承载近七百年历史,成为文人墨客题咏胜地。 “江山愁”:表面写登楼览胜的悠然,实则暗喻山河破碎的隐忧。李清照南渡!后目睹宋室南迁、国土沦丧,此处“愁”既是个人漂泊之叹,更是对南宋朝廷苟安的愤懑。 “三千里”与“十四州”:以夸张手法极言金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水通南国”指金华水道可深入江南腹地,“气压江城”则化用唐代贯休“一剑光寒十四州”典故,讽刺南宋朝廷割地求和,甘守“十四州”(南宋两浙路辖二府十二州)的懦弱。 二、创作背景与历史语境 李清照于绍兴四年(1134年)为避金兵南下,从临安(今杭州)辗转至金华,投奔时任婺州太守的妹婿李擢。此时的南宋朝廷已历经靖康之变、建康沦陷,宋高宗赵构一味南逃,甚至一度入海避敌。李清照在金华写下此诗时,正值她人生最困顿时期:丈夫赵明诚病逝、文物散失大半、再婚受骗,而家国危亡更令她悲愤难抑。 诗中“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典故尤为精妙。唐代贯休曾以“一剑光寒十四州”赞颂吴越王钱镠,钱镠要求改为“四十州”以显疆域之广,贯休拒不妥协,留下“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的佳话。李清照借古讽今,暗示南宋朝廷连“十四州”都守不住,却仍不思进取,其讽刺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 三、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1. 时空交织的壮阔意境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将八咏楼置于历史长河中,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又将视角拉回现实,形成跨越时空的张力。后两句以“三千里”“十四州”的宏大空间感收束,使诗歌既有历史纵深,又具现实批判力度。

八咏楼。简笔画简单又好看

2
抢首评
1
分享
举报
发布时间:2025-10-22 10:21
用户东阳侬4108343926236
用户东阳侬4108343926236

粉丝319获赞3118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