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106获赞1.4万


什么?瑞幸和鬼灭之刃的联名翻车了?事情是这样的,联名期间啊,一些社交账号称自己是瑞幸的员工,并发帖说,如果想拿到特定角色的杯子,请在备注里写清楚角色特点,不要只写名字或者昵称,谢谢大家体谅。 本来是一句服务中很普通的提醒,但是许多鬼面粉丝的情绪啊,却被点燃了。搞联名却不提前培训员工,这是不是不尊重我们喜欢的 ip? 先抛开是不是故意黑, 粉丝的反应确实强烈,两周一次联名的瑞幸,这次做错了什么?有粉丝说定价贵,八杯二百二十九块的联名套餐,可以收一个不错的日股了。相当于啊,让粉丝为 ip 授权额外买单。 贵如果只是诱因,那更重要的可能是瑞幸低估了联名内容型 ip 的潜在风险。首先,这次联名啊,面对的不是路人粉,而是内容粘性极高的二次元。粉丝都知道二次元最不缺的就是客 大佬,但如果只看到他们砸钱吃股,可就大错特错了。二次元粉丝恰恰是一群被游戏厂商用氪金抽卡、限定复刻锤炼成的专业价值投资者,他们对于每一笔消费体验的评估,不仅发生在下单的瞬间,上到宣传力度,下到物料设计,都会成为他们审判的一环。 相比二零二四年的形势一片大好。二零二五年,二次元潮流消费开始回归冷静和理智。所以啊,当这些粉丝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人傻钱多,他们对消费体验的评估会更加苛刻。其次在于服务承接的错位, 一次性推出十款联名杯子,如果员工角色培训做的不好,就会跟二次元昵称黑化的圈层文化脱钩,要让粉丝喊内子扣将是情怀,那店员听不懂就服务失职,也就演变成了三次元标准化服务,与二次元情感需求的严重脱节,联名效果打折扣不说,粉丝群体的情感共鸣和负 费一元自然也就降低了。从茅台黑神话到长安的荔枝,联名狂魔瑞幸曾创下单品首日卖五百四十二万杯的恐怖记录。但高频联名的背后啊,是越来越明显的创意枯竭和资产缩水。这次和鬼灭之刃联名的市场反应,正是行业同质化的缩影。 所谓的高燃物料还是老三样,杯子、杯套、手提袋,周边的无非就是贴纸、徽章和立牌,说的是诚意满满。但是这操作呀,在粉丝眼里就变成了清库存。 如果联名成了为了联名而联名,那瑞幸的品牌资产也就开始被稀释了。别让咖啡沦为赠品,联名成了赔钱赚吆喝,要不卖谷子解渴,这条路恐怕难走的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