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2.0万获赞37.3万

其实你看到了进步,无非是安慰绩效应。我们在考虑滑滑梯能不能让孩子有感统训练进步的时候,不如反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带孩子滑了这么久,他真的进步了吗?那不如我们再反问大家一个问题,是滑滑梯给孩子带来了感统的进步,还是说孩子长大了带来了进步呢?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在问 我,平时走一走路,能不能让自己练成肌肉呢?我随便推一推杠铃,能不能把自己的胸肌练的更发达呢? 其实感统训练必须要讲求三个原则,就是短时间、高密度、针对性三个原则。其中任何一个原则没有达到,其实都是达不到感统训练效果的。 比如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会动来动去,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本体感不足导致。他那本体 感指的是不经由视觉判断对于身体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训练本地感,我们就需要关闭其他所有的感觉通道,比如说视觉对我们的帮助,比如说平衡觉对我们的帮助。那我们在感统训练当中,经常会使用 拍球这个项目去训练孩子的本体感。我建议家长朋友们拿出一个篮球,跟着杨老师的节奏试一试本体感是如何训练的。我们在拍球的时候,要求双脚微微分开,和肩膀同宽,腰挺直,背挺直。不拍球的手背后 球一定要拍过胯,但是不能过肩膀。注意这里的双脚微微分开的目的就是降低或者说避免平衡感的影响,导致我们不能很好的拍球,关闭了平衡感对于感同学类的影响,那我们在拍球的过程中,腰背要挺 值,就是降低手眼协调,降低我们通过视觉的帮助来完成拍球这个活动。那球一定要拍过胯,但是不要过肩膀。这个指的就是针对性的意思了。其实我们在控制球的过程中, 就是在不断控制自己的身体,那控制自己的身体,我们反推他就是训练本体感。那每一个拍过胯并且不过肩的训练才是真的能起到作用的。如果 做不到我刚刚说的双脚微分开,手背后腰背挺直,不看球,球过胯而且不过肩,那每一个训练都是无效的。 只有这些点全部都达成,我们才能起到训练本体感的作用。这就是针对性的第一点。我们再说感统训练的第二点。针对性指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在 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比如说今天你可以试一下你连续拍一千个篮球,当拍到第一千零一个的时候,可能你已经不需要再用任何的本体感,就能通过你的肌肉记忆把球拍在自己的面前啦。 所以针对性的第二点的意思就是我们要降低肌肉记忆的影响。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增加拍摄, 原地拍球、定点拍球、独角凳拍球、平衡台拍球等等等等。这些所有的目的都是 把练习效应砍掉,始终让我们都在寻找本体感的感受,从而达到本体感的训练效果。这是针对性的第二点。短时间和高密度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里,让学前的孩子连续排够六百个,让学生连续排够八百个,如果没有在这个 单位时间之内达到这样的训练量,其实也是没有训练效果的。其实感统训练我们可以类比练肌肉,我们都是需要在短时间之内针对性的达到训练的最大化,才真的能让我们的肌肉变得发达起来,也同样才真的能让我们的感统能力得到进步。 老师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在练肌肉,你今天想卧推,你就做十个,明天你想休息,你就不练了。你这样练一百个,和另外一个人,他在短时间之内按照标准的姿势卧推了一百个,你觉得谁会真的长肌肉呢?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肯定是专业训练才能带来我们肌肉的增长。其实感统训练也是一样的,不要小看专业的影响。你随便玩一玩,随便练一练,随便滑滑梯,随便荡一荡秋千,说实话, 这是在玩玩是没有办法同时做到短时间针对性和高密度的。这三点,缺少任何一点,都不是在做干通训练,都不可能真的让感统能力有所进步。其实你看到了进步,无非是安慰、绩效应,或者说是因为孩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