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7.0万获赞199.4万


五百多个身强力壮的威海农民,放下锄头,拿起枪去给英国人当兵。这事说起来跟做梦一样。这些进了兵营的农家子弟,生活日常是啥样的呢?我们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先说穿,光制服就好几套,有军礼服呢子的,还有训练服,作战服是棉的,到了班长级别呢,就能穿过膝的长筒皮靴,普通士兵是大头皮鞋,那是相当威风。 穿皮鞋现在来说不算啥,你放在二百年前,一个清朝农民赶上好年纪,兴许能做双棉鞋,穿皮鞋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所以很多人领了一双鞋,根本不舍得穿,恨不得都寄回家去,慢慢的发现每季都发新的,这是开始适应这种奢华的生活。再说吃,对于封建时代的普通人来说,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穷尽一生奔波忙碌,也就是为了能填饱个肚子。年轻人你可以问问家里五六十岁的老人,咱们真正实现食物自由,也就是七零年代以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的,离现在其实也没多久。 华永营里边的伙食,别说跟一般人家比,就是跟清军里边待遇最好的比,也落他七八条街。 中国人主要营养,蛇肉那都是淀粉,能把大米饭吃到饱,那就是多少人几辈子的梦想。但在华有营里面呢,大米白面那是广告灶,最重要的还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蛇肉。 天天吃肉还不限量,这不就跟天天过年差不多,那是给个限令都不换的。包括军营里用来做饭和取暖的柴火,都不用,普通那种一烧就冒烟的那种劣质,全是品质好价格贵的干柴。后来英国和军官和记者写了不少回复,对这些华友是称赞,有 说他们身体强弱,遵守纪律,训练认真也都提到他们很好养,对食物没什么要求,唯一关系的就是数量。这说起来好像有点埋汰人呐。但中国人几千年了,这饥饿的记忆真是太刻苦了。你了解了这个,再看看今天自助餐厅抢菜那些大爷大妈,也许能理解他们。 再说住房,华永宁的营房是标准的英式建筑,红景白墙,排列整齐的不用说,中间几个训练用的大操场。士兵宿舍呢,谈不上奢华,但是夏天不漏雨,冬天不挨漏,那跟以前市面漏风的茅草屋比的,也算进了宫殿。 华友云配备的武器清一色是马蒂尼亨利式的,这种枪的射速和杀伤力都是很不错的。十九世纪后期,英国人一直用这种步枪打天下。主武战争中有一场叫罗鹤渡口战役,英军是一百五十人呐,跟四千名主武战, 打了两万发子弹击退了。中国人用的就是这种步枪。黄晓莹还装备了最新的马自信机枪,这在当时正规军都没呈现,这装备属于新玩意,可见英国人对这支华人军队是狠下狠心。 华勇们的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是咔咔上升,但就是军技太拿不出手了。在军营里面呢,酗酒赌博,在军营外边呢,经常去敲诈百姓。 英国军官也经常对什么紧闭呀,体罚呀,但其实不太管用,尤其是紧闭。那华友们求之不得呀。为啥呢?因为军营里的紧闭式又干净又整洁,还一日管两顿饭,在里边舒舒舒服一待,挺好,都不用训练了,到日子都不想出来。 后来英国军官就认为啊,这些士兵的猎奇主要来自于这帮人太闲了。都说当兵苦,但对于这些从小干农活的农家子弟来说, 日常的军事训练也就跟做游戏差不多,那劳累程度比春种秋收差远了。于是英国人就想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让他们忙起来,给他们找了很多事干。那时候威海港国有外国传来,英国军官就没事在这帮滑板上港口搞个小阅兵。 这帮好友训练的可以啊,制服笔挺,队列整齐,总能获得各种好评,也很有助于鼓舞事情。而且每次检阅回来之后呢,厨房都得做一顿大餐以及奖励,所以大家也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 每年的春冬季每周有两天假期,那时候也就上午休二了。英国军官就允许华友们借出军营的马屁和枪轮,却打错了。 军队还修了马球场,足球场,全部对华友开放。这些小伙子们旺盛的精力有地方发泄,运气呢,就慢慢有所好转型。经过一年的训练,当初怯懦瘦弱这些农家族已经被绚丽成了票函专业的。 俗话说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很快,好友们将在本乡本土打响自己拥兵生涯的第一强。我们先听下回分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