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二战战败国,为何德国能拥有军队,而日本只能成立自卫队?德日都是二战元凶,都曾受到过战败后的正义审判和制裁,按理说是不能有军队的, 可事实却是德国能有自己配置完整的国防军,而日本却只能有自卫队,在名义上甚至不是正规军队。两者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难道是当初的审判出了问题吗?德日在战败后到底受了什么惩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二战后战败国不同的待遇。 其实啊,最简单的回答是日本对当初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方面不能让世界满意。美国提出以日本永久放弃国家军的交战权为代价,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有了这层约束,日本只能有自卫队,而不能有正规军。但话又说回来,这自卫队飞机、坦克、大炮、军舰啥没有? 有啊,比很多国家的正规军斗厉害,实际也是以自卫之名行军队之实。而德国在这些大国的眼皮子底下,把纳粹军国主义这些思想完全的废除,认罪态度方面也比日本好很多,所以允许他自己成立军队。 众所周知,二战时有两大阵营作为发起残酷战争的一方叫做轴心国,里面最主要的成员就是纳粹德国、日本帝国以及一个类似墙头草的意大利王国,他们都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则是同盟国,几乎全世界被战火波及到的国家都是同盟成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苏英中法 这五个国家不仅都是战胜国,而且都为二战胜利付出过巨大贡献,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后来能位列联合国五常的原因。这些年来,我们隔壁的三哥挤破了 脑袋,又是抗议又是拉拢,想要成为第六场,但都以失败告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不是二战战胜国,甚至在结束时都还没独立,所以在重新瓜分世界话语权的时候,根本插不上手。 那么世界新秩序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二战后由主要战胜国做成一桌,大家开了好几场会,讨论怎么审判战败国,怎么瓜分利益,怎么以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成立联合国这个国际机构来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新秩序。 具体是在哪一场会确定的呢?是由一九四五年二月于苏联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雅尔塔会议所决定的。那有人就疑惑了,日本不是一九四五年九月才正式签投降书的吗?怎么大家在二月份就决定好新秩序了?这也不奇怪,因为 二战轴心国里最强的纳粹德国已经败了,意大利又风吹两边倒,根本不成气候。当时法西斯方面就只剩下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战线上还在垂死挣扎。 光靠一个日本有可能打赢美苏中英法吗?很显然不可能。也就是说,大局已定,日本有没有投降,根本不影响战胜国提前坐下来开会。 早在一九四四年,英美和苏联军队就从东西两县反攻德军,第二年初就基本攻下了德国本土。于是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三大巨头就凑在牙尔塔皇宫,商量应该怎么在战后处理德国,以及怎么配合苏中去打败日本, 三个大佬具体商量出了什么呢?我给大家简单概括成六点。首先,丘吉尔说了,要加大力度,坚决反攻,赶紧把小胡子打趴下, 而且一定要坚决要把罪恶的纳税分子全部粉碎,直到灭亡为止。其次,罗斯福说要让联军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划分各国军队在整个德国负责反攻和占领的位置。其实啊,就是成立一个临时的管委会来瓜分地盘。 遗憾的是,在欧洲战场,中国并没有分得什么利益。第三,大佬们友情吐槽了一下,法国在二战中打的很菜,但毕竟是主要战胜国,也是出了力的,而且又是欧洲老牌势力了,如果法国愿意派代表来参与到管委会的工作中,也是能分到好处的。 第四,重点强调一切和纳粹有关的东西都要消除殆尽,片甲不留,包括军队、部门、机构、法律、文化,甚至是老百姓生活的各种小细节,比如以纳粹文化命名的街道,通通都得废除掉。 第五,要成立一个委员会,具体负责商讨受害国在战后的赔偿问题,以及对战败国的惩罚。最后,罗斯福专门劝斯大林老兄弟,你们最好终止与日本不作战的协定,咱们同盟国也支持你们在太平洋作战,赶紧让战争结束吧。 可以说,几个巨头们思考问题还是比较全面的,几乎都拿出了一套可以立马执行的方案。这会开完还不到三个月,德国就正式宣布投降了, 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四国派遣军队进驻到德国本土,控制了一部分地区,以严厉手段把纳税德国的政府、党派、军队和官方机构都解散了。这也就意味着德国战败后几乎丧失了主权,被四国瓜分掉了,因此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粉丝3.0万获赞17.8万


唯一没有美国驻军的西方强国,你知道这个国家是谁吗?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军事力量,遍布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军事基地。美国声称通过驻军来保护其盟友, 也通过驻军控制和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美国的盟友中大多数都有美国驻军,比如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等, 而这些盟友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的制约和干涉,因此无法充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主张。然而,法国却是个例外,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美国驻军的西方强国,美国军队至今仍然无法进入其领土。 这是因为法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强烈而自豪的民族主义情感,坚定而独立的外交政策和勇敢不屈的抵抗精神,不想成为美国的富翁或傀儡,不愿意让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侵犯或损害,不愿意让自己的利益和声音被忽视或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