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本海军是个什么水平?日本宪法第九条是这么说的, 日本国民忠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因为有这一条款的存在,日本宪法又被称为和平宪法。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一日,日本和英国在伦敦签了个协议,名字叫互惠准入协定。 这个听起来有点像某种商务合同的文件,其实是个军事协定。这个协定允许双方在对方领土驻军,并且可以共同开展大规模的军事研, 所以这基本上是一个准军事同盟了。这对于欧洲来说是个稀罕事。英国是欧洲第一个与日本签订此类协定的国家, 不过对于英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来说,这个情况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在一百多年前,这两个国家就干过类似的事。 一九零二年一月,还是在伦敦,英国和日本两国签定了英国和日本第一次同盟协定。两年之后,日俄战争爆发,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岛国在历史上确实有点惺惺相惜的传统。 当年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能看得上刚刚在远东冒头的日本,主要还是因为这小子确实能打。具体什么能打呢?岛国嘛,当然就是海。 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海军发展迅猛,他们在日俄战争中不负英国期望,暴揍沙俄,之后便成为了东亚阳面上的地头蛇。一战以后,伴随着欧洲的哀鸿变野,日本又一跃成为仅次于英美的全球海军第三强国。 二战的时候,日本更是直接把拳头砸到了英美的脸上,虽然最终结局是自己全体位于,但这个海军强国的传统算是建立起来了。 二战以后的世界格局让日本处在了冷战前线的位置上,特殊的地缘格局让这个国家突然具备了巨大的利用价值,于是这支一度 st 的股票也因此获得了重新上市的机会。日本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们趁着冷战的东风, 果断地与仇人美国化干戈为干爹,从曾经的东亚地头蛇摇身一变成为了西方的看门狗。 这个华丽转身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无异于绝处逢生,那个曾经把他们物理超度的干爹,现在又用大量的资源把他们给硬生生的拉了回来。 后来日本经济腾飞,改名为海上自卫队的日本海军也迅速复苏,最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完成了新一代八八舰队的组建。所谓八八舰队,就是由八艘驱逐舰加八架直升机组成的编队。具体的军舰如下, 一艘直升机驱逐舰担任旗舰,可装三架直升机,两艘防空导弹驱逐舰不装 直升机,五艘通用驱逐舰各装一架直升机。不过后来日本的直升机驱逐舰越做越大,实际上已经做成了直升机航母了,所以现在日本舰队里直升机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八架。 只不过八舰一队的编制还没有变,因此在名义上仍然叫八八舰队。这样的八八舰队,日本组建了四支,共计三十二艘驱逐舰,当然严格来说应该叫四艘直升机航母加二十八艘驱逐舰, 只不过日本为了彰显自己对和平的热爱,硬是把直升机航母称为直升机驱逐舰。驱逐舰是现代海军中除了航母以外的核心主力,所以不要小看三十二艘驱逐舰的规模,要知道现在俄罗 斯能动的驱逐舰还不到十艘,连大英帝国这种传统海军豪强也只有六艘,法国更是只剩下两艘了,而日本是三十二艘,而且还有四艘其实已经是航母了。 所以仅就驱逐舰数量而言,现在的日本海军又和自己的巅峰时期一样,排到了世界第三了。 日本的近现代发家史基本上就是一艘海军对外征发史,所以海军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说是他们的命根子也不为过分,只要海军还有优势,日本人的心里就能踏实。 而英国人的这次牵手,则代表了来自西方主流世界的认可,你看我们洋人还是看好你的,来吧,让我俩再次联手,重温旧 梦,继续统御远东的大海吧!然后日本海军就在正式签约的前一天,秀了大家一脸。一月十日,日本驱逐舰电号在赖户内海家门口出交瘫痪了, 你堂堂一艘军舰在家门口的熟悉水域触交,这就好比是一个专业赛车手开车撞到了自家车库的墙壁。这个奇葩的事故看起来很意外,但是如果我们翻翻新闻的话,就会发现日本海军这类匪夷所思的事故经常出现。 比如在二零二一年二月八日,他们的常规潜艇苍龙号在上浮的时候,没有按标准规程操作,一头顶到了路过的商船,直接把自己送进了修理厂。其他的事故还包括但不限于,旗舰的指挥中心 起火了,扫雷舰撞渔船,运输舰撞商船,军舰撞货轮,或者军舰直接撞军舰。基本上这样的事情是年年有惊喜。那么问题来了,日本海军这个西方世界看好了一百多年的金牌打手,现在到底还靠不靠谱呢? 一提到日本,我们就会联想到工匠精神,一丝不苟,一个盘子洗七遍等等词汇。所以按常理推断,日本海军也应该是作风严谨的海上弓箭。 然而如果我们认真查看历史记录,就会发现,这伙人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群擅长自残的乌龙大师。比如甲午战争的旗舰松岛号,是在非战争状态下自爆沉的,日俄战争的旗舰三利号也 也是自爆成的,后来捞起来了日本第一款万吨主力舰助拨号,第一款无畏舰河内号,甚至一战后全球最强战略舰之一的陆奥号。这些战舰都是在非战斗状态下停泊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自爆沉没了。 而且日本军舰除了喜欢各种花式自爆外,其他的乌龙事故也非常多。他们在甲午海战中大出风头的那个极野号,最后是被队友撞成的。浪素号是在家门口触交成的。 甚至还有军舰因为搭载过多五倍,头重脚轻,出门被海浪拍沉了。在一代又一代帝国海军将士这样的努力之下,日本海军的整体规模虽然从未超过世界第三,但是却成功霸占了 全球非战斗沉默军舰排行榜第一的位置,这一点连粗枝大叶的老毛子都自叹肤如。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海军的这些骚操作,只不过是他们继承了他们先辈的光荣传统罢了。那么为什么做事严谨的日本人会在海军建设上捅出这么多篓子呢?因为日本人的这个严谨呐,他是有范围的。 这群人在擦地板、洗盘子,还有出国捡垃圾之类的小事上可能真的非常严谨,但是在发展海军这种尺度的大事上,那就和严谨完全不沾边了。那他们做大事是什么风格呢? 两个字,鸡贼。而且事越大他越鸡贼。比如辅导核电站这么重要的设施,他能搞漏了?而且漏 了之后,他们主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妥善处理核废水,而是寻找各种机会把这些废水排到海里去,污染全世界。这种鸡贼的做事风格放在建造军舰上,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看得见的武器和设备就拼命往剑上塞,各种小船配大炮,结果头重脚轻容易翻船。就日本海军的战舰,一直被嘲笑是顶着一堆违章建筑在打仗。 至于看不见的装甲防护损管设施、防火设施、水密设施,也就是防漏水的这些地方吗?那就能偷工减料,那就尽量吧。 其实上面提到的自爆事故,基本都是弹药库防火设备的问题和管理漏洞造成的。二战时,日本海军曾出现过因为防爆损管没搞好, 自己的大型航母被美军潜艇一发鱼雷就驯暴带走的声况。另外他们对于人员的管理也是各种面子工程,作战的时候一个个头绑高腰带,口号震天响, 但平时训练就舍不得弹药油料的消耗,结果实操不足,打起仗来,船上起个火可能都不会灭,甚至水密门都关不好。 那么说了他们这么多坏话,这种小事严谨,大事鸡贼的做派,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回答是确实有,主要是缺钱。 听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就不理解了,日本不是一直很富吗?他们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迈入列强行列,二战以后更是长期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列,小日子一直过得不错, 怎么能说他们缺钱呢?这就要好好说道说道了。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钱缺不缺这个事都是相对的,不管你钱多还是钱少,只要在能够满足你欲望的时候,那你就是一个不缺钱的人。如果满足不了,不管你有再多的钱,这个钱就是缺。 其实我们百姓过日子何尝不是如此呢?日本人虽然有钱,但是他们的欲望太大了, 这帮人当年成为了列强还不满足,还要升级成为顶级列强。二战被打秃噜以后也一直不服气,战后总想着重新爬上列强的牌桌。 日本人这种远大的目标是一个接一个,但说到底他们只是一个后劲的岛国,无论是资源还是生产力都不足以支撑这种吞天之志。一个人 人一旦处于欲望大于实力的状态,就不可能去选择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模式,国家也是如此。纵观日本海军乃至这个国家的发展风格,基本上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走捷径,赌一把,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一路豪赌,有赢有输,最后喜提原子弹。在战后过了七十多年太平日子以后,现在他们又蠢蠢欲动起来了。 日本在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公布了最新的军费计划,这个国家未来五年的国防开支将达到四十三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二点二万亿元人民币,同比暴涨百分之五十六,这是日本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费开支。 同时这也意味着日本将在未来甩开包括印度、英国、俄罗斯、法国在内的各个大国,一跃成为排在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军费大国。 此时的日本早已把和平宪法抛在了脑后,他们用雄心勃勃的军费计划向全球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我胡汉三桑又回来了,那他回得来吗? 日本政府在军费上画的饼确实很大,但这帮人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作为日本核心军事力量的日本海军,在军费的大柄下,并没有拿出升级主力战舰的计划,而仅仅是打算更新一下地方舰队里的老旧护卫舰。请注意,护卫舰的定位比去 驱逐舰要低一个级别,并非海战中的核心战力,只是用来打下手的便宜货。不过能换点新的护卫舰也总比什么都不换要好。 然而等这款新型护卫舰真正开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傻了。这个五千五百吨的大家伙虽然顶着导弹护卫舰的名头,但身上连一个垂直导弹发射井都没有。深得日本国粹空手道的精髓。 作为对比,中国二零零八年服役的四千二百吨的零五四 a 型导弹护卫舰,早就已经统一标配了三十二个垂直导弹发射警, 这个护卫舰中国一口气造了四十艘啊,后续的改进型零五四 b 正在建造中。那么日本护卫舰上的导弹去哪了呢? 回答是都留在图纸上了。他们最开始设计的时候,确实是有十六个垂直发射井的,这其实是一个很薄弱的配置了,但是这个很薄弱的配置最后也造着造着没了,原因是因为手头紧, 预算不足的造船厂只能先把船造出来,完成 kpi 再说。至于导弹系统嘛,位置先留着,什么时候手头宽裕了再安上去也不迟。 这种骚操作,其实是现代西方海军建设中的一种新常态,今天的欧洲人都爱这么玩,连法国、德国这样的大佬也不例外。 因为对于这些西方国家来说,反正什么事都有美国罩着,所以自家军舰上最不着急安装的那就是武器。于是这些船逾期,说是军舰,不如说是邮轮, 因为很多武器没装上去,位子是留着在的。那么位置留着一般要等多久才能凑够安装导弹发射井的钱呢? 这么说吧,法国拉菲特级导弹护卫舰到现在已经服役了三十年,都快退役了,这个垂直导弹发射镜还没装上。那么问题来了,你日本的军费计划不是已经全球第三了吗?怎么还越活越抽抽了呢? 日本军费计划的排名虽然是第三,但在具体数额上,离前两名还有着档次上的差距, 美国每年的军费大约八千亿美元,中国大约两千多亿美元,日本增加以后的军费大约每年七百亿美元,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倒是比排在第四的印度多不了多少。印度最新的二 零二三财年军费预算比上年大涨百分之十三,高达七百二十六亿美元,所以日本大幅增长之后的军费仍然和印度一起,属于军费排行榜上的第二军团, 而且这些钱更多的是被拿去弥补以前留下的窟窿和应对来势汹汹的通胀了,真正投入发展的并不多, 所以日本海军想要所谓梦回昭和,还需要更多的钱。另外,军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新的产业链和训练体系搭建起来,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他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持续投入。 然而现在日本是全球债务比例最高的主要国家,更糟糕的是,他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品出口国,居然在 去年玩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大逆差,可以说经济危机已经在向这个东亚岛国招手,这个时候还想把海军这种吞金巨兽支棱起来,真的不容易。 而且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还有一个巨大的短板,那就是不掌握核心科技,这是新日本海军与旧日本海军最大的不同。 战后的日本已经不具备完整的军工体系,现在日本军舰上的发动机、武器、雷达等绝大部分关键设备都得从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购买。 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日本造了很多军舰,但真正是靠他们自己敲出来的,可能只有船壳和少量不重要的零件。当然了,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美国的看门狗,不需要担心 主人的断工,但什么零件都靠买,这成本自然是压不住的。现在不要说造军舰了,单单是平时的维护保养都得大出血。 说到底,组建大规模海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强悍的生产和组织能力,一个买办之国,很难配得上这种志向, 没这个财力,非要撑起这么大摊子,结果当然是到处漏风。所以现在日本海军各种奇葩事故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质量和管理问题本质上其实都是成本问题,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日本的那个工匠精神便不再留念。日本人现在解决问题更多的是靠另一种工匠精神。都念工,但这里说的工是鞠躬的工,因为他的机器制造老是出问题嘛, 之后就只有开道歉会,道歉会上就一个劲鞠躬吗?说了这么多,中国现在和日本的海军实力对比怎么样呢? 上个世纪中国海军是比较心酸的,九十年代我们最强的零五二型驱逐舰被曰称之为吕护己,在实力上还不如同期日本八八舰队里最弱的初学者。不要说硬碰硬了,即便是玩点鸡毛,搞个田骑赛马都不行。 不过中国海军跟日本海军的发展逻辑完全不同,走的是不同的路线,中国没有什么大佬帮忙,也不追求称霸,所以在军备制造上既没什么捷径可走,也不用去赌一把,一直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 在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在吃透当前技术的情况下,才有能力进行下一步升级。迈 是慢了点,但是很踏实,这一路走下来就自然而然的做到了核心技术全部掌握,所有零件自给自足。 要知道军事装备不是民用产品,在军工领域,你就算不拥有整条产业链,也至少要能够控制整条产业链,不然的话就等着别人用市场以外的力量来掐脖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吃透的技术越来越多,产业链规模越来越大,海军工业的发展开始厚积薄发起来。 而另一方面,冷战结束后的各国海军都陆续开始了刀枪入库时的原地踏步,结果愣是让日拱一族的中国海军工业追了上来。二零一七年,中国最新的零五五型驱逐舰下水,这标志着中国海军从此结束了 气不如人的历史,成为了驱逐舰领域的头号玩家。同时又因为中国掌握了核心科技,且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所以军舰一旦量产,单位成本可以压到很低的水平。 比如说零五五型驱逐舰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驱逐舰,其造价八亿美元左右,而日本最强的摩耶级驱逐舰的造价则是十四亿美元以上。 目前中国舰队的规模大约是日本的三倍,其中装备大型向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也就是大型盾舰共有三十九艘,而日本能达到大型盾舰标准的驱逐舰只有八艘。 不过存量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增量,在日本只能抠抠搜索的更换一些护卫舰时,中国海军的主力舰敦 位正以每年十到十五万吨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呢?大约是一年增加一个法国海军,三年增加一个日本海军。当然这里说的是主力。 如果只看航母、两栖攻击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五种主要军舰的情况,辅助舰艇不记在内的话,那么现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海军水面主力舰的吨位排序是这样的, 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日本,第四俄罗斯,第五英国,第六法国,第七印度,第八韩国,第九意大利。如果把中国台湾省单独拎出来排名,他排第十。 另外,对于日本甚至美国这样的老牌海军强国来说,要做到海军吨位的连续增长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有大量的老 旧舰船正在排队退休,那么每年新服役的吨位还不一定能迷得上退役的吨位。 日本现在有很多军舰的舰龄都快到三十年了,更新换代的压力很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即使拿出史上最庞大的军费计划,也无法在实质上升级主力舰队的规模。 而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船大都很新,基本都是十年内才服役的新建甚至超过一半还是五年内的新建,所以每年的竞增长数据非常亮眼。当然了,技术上也比日本的那些高龄产品要先进的多。 正如前面所说,海军的优势就是日本人的心理支柱,所以毫不意外的,日本人急了。对于日本来说,现在要跟中国拼数量肯定是没戏了。那么日本海军能不能在质量上取得 的优势呢?毕竟现在我们看到很多诸如汽车之类的民用工业产品中,日本的制造技术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然而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的逻辑不同, 民用产品是买来用的,很多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一个就够了,关键是使用体验要好,还不能太贵。所以民用产品总是会在有限的成本下尽可能的做的精致。 军备就不同了,军备买来是为了砍人的,在技术没有带差的情况下,请注意是在技术没有带差的情况下,讲究的是多多益善。 战场上没有什么武德可言,以多打少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且一旦上了战场,甭管什么装备,他都是消耗品,你坦克就算把装甲雕出花来,那也 是一炮带走。所以大多数军备,少数尖端武器除外啊,不需要做的太精致,先把量堆起来再说。当然堆量要平衡,不能像前面介绍的日本的那些做法,小船装大装备设备,大耳朵船也要造大点。但是这不要紧, 所以日本在民用产品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做工精致的优势意义就不太大了。军工更需要堆料和堆量,这是基建狂魔熟悉和擅长的领域。 无边的海洋可以承载任意重量的舰船,没有哪一个船会大到海洋装不下军舰不用严格控制体重,有什么设备只管往上堆就行,大不了把船再造大一点嘛。比如说一台发动机不够,那我装四台,一颗芯片不给, 那我按十颗,十枚导弹不够,那我装一百枚啊,不信我堆不死你啊。在这样的一种逻辑下,中国军工掌握核心科技单位成本低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现在中国海军各个级别的主力舰都强于日本,而且因为中国开始大规模造建的时间更晚,所以用到的技术更先进,造出来的新式军舰远比日本军舰精致的多。在硬实力面前,日本人把地板擦得再干净也没用, 所以日本人算来算去就只剩一个办法了,搬救兵。现在美国这么大一个大哥已经不足以让他们安心了,他们还需要摇来更多的人一起壮胆。其实日本早在二零二二年一月就拉拢了澳大利亚,签订过类似的互惠转入 协定,只不过澳大利亚的海军实力实在不够看,到时候谁靠谁壮胆都还不一定。今年总算是拉上了英国这个列强圈子里的元老,双方合作范围很广,甚至还约好了一起研发新一代战斗机,这种融洽的气氛让日本人觉得很踏实。 那么作为双方军事合作的核心力量,英国海军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姜还是老的辣 你日本海军也就是省点导弹,然后时不时撞个船割个浅啥的,我大英的两艘航母直接阉割掉向空震雷达和弹射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在内的各种设施也都是能省 就省,能减就减,结果平均服役不到五年,就已经完成五次漏水,一次动力轴断裂的惊人成就。至于压舱底的 六艘驱逐舰,那更是故障频出,长期爬窝,平时能有一两艘开得动那就不错了。二零二一年,英国海军编队访问日本,他们身残志坚的驱逐舰出门到半路就瘫痪了一艘,结果只好就近拖到意大利的港口去更换发动机。 英国首相苏纳克在签署英日互汇准入协定时称,这个协定是两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房屋协定。现在想想确实有道理,人家日本海军好歹能动的驱逐舰比你大英帝国还多一些,关键的时候还能过来帮衬帮衬。 在稳赚不赔的英式帝国主义面前,日本人还是稚嫩了。其实这种列强奸的合纵连横在一百多年前还是挺有用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世界格局是群雄逐鹿,势均力敌,各种 结盟确实能起到改变局势、重塑平衡的作用。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日本不再是那个地头蛇,英国也不再是那个日不落,大家只不过都是美国的富翁而已。 这些国家导弹要从美国买,飞机要从美国借,吃席的时候美国不来都不敢动筷子,未来往哪个方向走,不过是美国的一句话。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互相结盟结个什么劲呢?方便出事的时候共用一个电话向白宫求救吗? 说到底,没有独立性的国家是没资格谈什么合纵联横的,说破天趣,也就是个抱团取暖。中国根本就没有特别把日本单独当做一个对手,如果中国把日本也单独当做对手,那实在是没品味。更重要的是解决不了问题。比如 将来一旦台海有事,中国面对的不是一个日本海军,也不是一个美国海军,而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正如当下的俄屋冲突,俄罗斯面对的不单是乌克兰,而是西方集团。 而且未来中国面对的情况和当下俄罗斯的最大不同在于,在俄屋冲突中,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西方仍然坚持不亲自下场的信条。而将来台海一旦有事,我们不能假设美国和西方不亲自下场,我们必须假设他们会直接参战。 一月九日,美国的一个名叫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美国智库所做的台海冲突兵器推演的基本格局就是战端移开,台独分子先死扛一阵子,然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军队迅速参战。 他们对战区结果的推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就是台独分子能不能扛到他们赶到的时候, 如果他们赶到之前,台独都已经挂了,那一切都是空谈,他们自己也是这么推演的。这种推演说明了我们必须假设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直接参与台海冲突, 所以未来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日本只是这一群狼当中的一只, 我们必须在战术上高度重视日本这只外表夸张,内在雷弱,当然也不可小视的一只狼。 所以,中国根本没把日本单独当做一个对手,既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日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