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816获赞6.1万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古人认为数字酒为老阳,农历九月九两酒相重,因此叫做重阳,也叫做重酒。 除此之外,久久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老北京人在重阳节时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赏菊、引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诗作赋等方式来庆祝, 以祈求平安健康,而这些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老北京重阳盛行登高,每逢农历九月初九,达 贵人、文人墨客或登临自家花园的假山亭台,或在旧京城内外爬山登高,一览山景和京城风景,在使命上是最合适不过的。如今登高已是人们增强体质的体育旅游活动。 吃重阳糕是老北京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食品。糕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趣哉祈福的吉祥酒。 赏菊饮菊花酒也是老北京人度重阳节的另一项风俗。老北京人经常赴天宁寺、景山公园、中山公园的棠花屋等地去赏菊观景。佩戴珠鱼是老北京重阳时的 传统。茱萸是一种云香科植物,它有散寒止痛、温中止泻、抗瘀杀虫之功效,古代有无仙丹和辟邪翁之称。 老北京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佩戴茱萸相待,头戴菊花可避难消灾,解除凶秽,一招吉祥。 老北京还有一风俗,要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曲片高搭在女儿额头上,一边搭一边还祝福女儿。然而百事俱高, 凡有出嫁女儿者,都备名酒、糕点、水果去接女儿回家,未知归您父母。所以重阳节又称为女儿节。这个风俗至今在北京郊区一些地方仍一直流传着。老北京重阳节的 风俗众多,从最初的辟邪,到重阳欢饮,到重阳齐寿,到今天的重阳敬老。重阳节文化的发展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反应。今天我们把重阳节作为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与全社会的力量去关怀老人, 让老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在敬老中让老人们能发挥余热。人老心不老,也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