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674获赞1583





高中毕业生当上大学教授,还带了多年的研究生,这不是什么励志的段子,是网友对江苏科技大学博导郭某学术造假事件有凭有据、有待核实的质问。 东窗事发之前,郭某的学术光环不小,顶着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a 类创新人才等头衔,但漏洞却越来越多。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郭某的简历当中有一九九四年以陕西省高考状元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专业的说法, 但公开资料显示,当年陕西省理科高考状元另有其人,而且考入的是清华大学,郭某的本科经历就有不实信息,这也是网友质疑其是否只有高中 学历的根源。此外,郭某的简历还有曾任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曾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资历。但根据公开资料,当事人其实也是另懂其人,只是恰好与郭某同名同姓。 简历当中所称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媒体搜索关键词却没有找到姓郭的作者,而简历当中所说的德国红宝青年学者称呼并不符合正式的称呼。 十一月十八号,江苏科技大学通报,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按照规定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并对其团队师生进行了妥善安排。同时学校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也正在侦办的过程当中。 学校深刻认识到在郭某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将严肃问责,同时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发生。纵观郭某的造假疑云,从学历到资历,从名誉身份到科研成果, 一个大学教授需要具备的各方面都有造假的嫌疑,可以说是胆大包天。但郭某却能够一路闯关,被高校引进,而且还成为了该校的首席科学家,就不仅仅是郭某的问题了。江苏科技大学自责的把关不严,不如说到底有没有把关。 查学历,有专门的网站,查论文,有公开的检索渠道,查履历,有明确的就读学校和任职单位可供询问媒体,从公开信息当中短时间就可以查 查到明显的漏洞,可高校却毫无察觉,一路绿灯,整个事件显得荒诞又让人难以置信。郭某,一个现实版的克莱登大学校友,当成了正规大学的博导,给学生学业带来的损失如何弥补? 给教育科研带来的资金和资源损失如何弥补?这都需要江苏科技大学拿出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