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9886获赞9.9万

大体上有六种情况,第一种是为了身后提前退位,比如说在五湖十六国大乱的时候,后梁太祖叫吕光,吕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就是他做皇帝的时候 得了病啊,他的敌子要继位,但是他这个敌子是个性格非常弱的人,掌控不了局势,还要传位给自己的敌子,他怎么办呢?他提前退位,然后让自己的儿子 掌管朝政,他来辅佐。临死之前,他特意把他的树长子,他的嫡子,还有他的次子叫到一块,三兄弟叫到一块,他交代了一番话,他说,我死 以后,你们两个如果能辅佐这个已经当皇帝的这个儿子,整个天下就会太平,如果你们兄弟相残,咱们家就完了。 结果他这两个儿子都表示不敢背叛,结果吕光一死,他的树长子和他的弟子起来造反,把这个他立的弟子给逼死了,然后树长子继位停了不久, 他的数长子的堂兄就是吕光的弟弟的儿子,堂兄弟又起来把他的数长子给杀了,结果整个大乱,最后这国家就灭了。 这是一种为了身后提前退位的第二种,这个皇,这个太上皇呢,属于年老有病,无法屡政, 年龄大了,没有办法行使权利了。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唐顺宗,唐顺宗继位以后,继位的时候他就有病, 所以唐顺宗即位的第二年,就立了这个广陵王作为这个太子,后来又传位给广陵王,这广陵王就后来的唐献宗,唐献宗即位以后,就尊唐顺宗为太上皇 啊。最后是唐振东死了很早,四十六岁就死了,那就是当皇帝的时候就有病,没有办法,只好传给别人了。这是第二种。第三种情况,刑事所迫,不得不解决。 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唐高宗李渊啊,这个事情大家非常熟悉,李渊是武德元年代, 隋做了皇帝只做了九年,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份,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太子还有李元吉,最后逼着他父亲在九月传位给他。 那这个就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把王位给这个皇位给交出去,然后自己做太堂皇。第四种情况是他人善利,只能默认, 很有名的是唐玄宗,唐玄宗是因为安史之乱跑到四川去避难,在马尾结果死了杨贵妃, 紧跟着太子李亨被老百姓留下来了。其实李亨也想脱离唐玄宗, 唐玄宗走了,太子李恒留下来,在大臣们的用力之下,在灵武即位,就是唐素宗。所以唐素宗继继位后尊他父亲为太上皇啊。唐玄宗这个太上皇也是 未经他允许,他儿子就当了皇帝了,你说他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第五种情况,太上皇是退居二线,掌握石权。这个例子中间最典型的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继位的时候,据说他曾经发过一个誓, 因为在他前面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所以他说不敢破祖上的规矩,我假如能够做六十年皇上,我就传位。果然这乾隆挺能活,活到八十五的时候, 已经在位六十年了,他就宣布退下来做太上皇,然后立了嘉庆啊。但是嘉庆立了以后,权利还在他手里边,他叫殉政,一直到嘉庆四年他才死, 实际上他这个太上皇是掌握十全的太上皇。刘邦搞了个太上皇制度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的情况非常复杂。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这么复杂呢?我把它分了六种,其中第六种呢? 没有详细讲,就是淡泊正义,诚心内善,不愿意管事,真心愿意把皇位交出去的。这很少, 绝大多数是迫不得已,要么是有病,要么是别人善利了,没有办法,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皇权太诱惑人了。 所以你看乾隆当了太上皇,还攥着十拳,一直攥到死, 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没有愿意享清福的, 所有的皇帝都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诱惑。

太上皇和皇帝谁更大呢?答案是太上皇更大。历史上有一些太上皇晚景凄凉, 被皇帝或者大臣欺负,给人一种太上皇的地位要低于皇帝的错觉。比如李渊晚年被迫搬家,把太极宫让给儿子李世民,又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晚年身边的亲戚全部被赶走,孤苦伶仃等等。但是 地位高低其实是由法理来决定,而不是十全。倘若论十全的话,中国历史上皇帝被丞相欺负过,比如曹操 被相国欺负过,比如董卓被大将军欺负过,比如霍光,还有被节度使、太监等很多臣子欺负的。所以我们就因此 始认为丞相、相国、大将军、大太监这些官职的地位就比皇帝高吗?显然不能。太上的意思是无上, 就是说没有比太上更大的更高的了,而且皇大于帝,所以太上皇是高于皇帝的。刘邦建立汉朝,成为皇帝,他的父亲刘太公只是一个名夫, 刘邦作为儿子,每五天要去拜见刘太公。刘太公的管家就私底下对刘太公说,刘邦是您的儿子,但他是天子,是皇帝,您虽然是父亲,但您是臣子啊,您怎么可以让天子来拜见臣子呢? 刘太公觉得管家说的有道理,于是刘邦又来的时候,刘太公就拿着哨走,站在门口恭迎刘邦。刘邦 看见大金,赶紧跪下扶着刘太公,并尊刘太公为太上皇。这个故事被很多人断章取义, 只看见刘太公管家说的那几句话,刘邦是天子,刘太公是臣子,就错误的认为太上皇是臣子。他们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刘邦作为皇帝,又是刘太公的儿子, 他要以什么法理依据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孝敬自己的父亲呢?那就是尊刘太公为太上皇,成为了太上皇的刘太公就可以安然的接受皇帝给他的行礼了。 所以大家看看,这里是皇帝要给太上皇行礼,而不是太上皇给皇帝行礼。我们再来看看李渊,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已经实际控制了朝廷,皇帝李渊被迫退位为太上皇, 李世民登基为皇帝,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的实际权利肯定是大于李渊的,但是 李世民和李渊在法理上谁的地位更高呢?实际上是太上皇李渊的地位更高。史书上皇帝李世民见太上皇李渊的时候自称为臣,李渊给李世民酒喝,称为次酒, 李渊交代李世民的事情为赵令。从这些用词我们就能看出太上皇的地位是明显高于皇帝的。 那么各位认为太上皇和皇帝谁的地位更高呢?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是阿基,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五个听起来霸气却没有什么实权的官质。第一,太上皇。皇权制度下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再是父亲的头衔,听起来至高无上,其实毫无实权,比如说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 第二,大汉将军,这个官职与汉朝和将军没有一点关系,也没有实权,只是皇帝上朝和出巡的门面担当, 属于锦衣卫。第三,八十万进军教头。北宋进军内专门训练士兵武艺的教练,没有品级,属于低级士官,而且整个进军中有两千多个这样的教头。第四,飞龙史。 武则天创立的官职,听起来威风凛凛,其实只负责给皇帝养马,而且任此官职的都是宦官。第五,八府巡抚,明清两朝的监察御史,由朝廷临时委派,负责巡视各省,考核励志。听起来职责很大,其实呢,只是最低级别的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