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十一月十六日,新东方三十二周年庆,创始人于敏红在南极发全员信,描绘冰雪冰山的纯净风光,同时祝贺公司生日快乐。然而这封贺信却没能打动员工,由于教育板块的员工透露,纪念日当天晚上上完课还得连夜赶 方案,看到信中对南极冰山宁静环境的描述,直言只觉得讽刺,无法共情。社交平台上,今夜所有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的调侃刷屏,网友发现全文十七次 及我五次提到南极,却显有涉及员工当下的工作压力。有网友认为少点鸡汤多点加薪,才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
粉丝2354.7万获赞23.0亿


旅行社称,俞敏洪南极游二十天旅程人均花费三十万十一月十六号,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南极向公司员工写内部信,庆祝新东方三十二岁生日,但社交平台上有一次的员工并不领情,吐槽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此事引发争议。 记者注意到,十一月十七号,俞敏洪的社交账号连续更新十条在南极旅游的视频。视频中,俞敏洪透露自己乘坐下鼓号游轮前往南极。 一家旅行社客服告诉记者,俞敏洪乘坐的这艘游轮是从巴黎出发的,二十天旅程一人需要约三十万元。该游轮是隔年回一次南极,如去于乘坐要等两年,最快需要等到二零二七年。


老板在南极旅游,员工在公司加班,俞敏洪南极来信为何被吐槽?专家认为,老板有权享受成功,但更应关注员工的情绪和压力。十一月十六日,新东方迎来成立三十二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身处南极发布内部信, 有员工表示无法与正在旅游的老板共情。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院特聘导师百闻喜认为,在员工面临较大工作压力时,俞敏洪却从南极旅游地发出信件,描述其旅游见闻。 这种强烈的场景反差,容易让员工产生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员工更希望领导能关注他们当下的工作状态和压力,而不是在远方风花雪月时的畅谈感悟。

当俞敏洪在南极发表至新东方员工的一封信时,可能还没有料到自己征服了南极,却没能征服自己的员工。十一月十六日,新东方迎来成立三十二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身处南极,向员工发出了一封全员信,其中提到,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 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这封本是庆祝公司生日激励员工的信,却成了引爆打工人情绪的导火索。有些东方员工随即模仿俞敏洪口吻写了回信。此刻我正在晚八点半下课的地铁上,十个小时的课程是折磨的,享受周末快乐时光是与我无关的。 此刻我正坐在北京出租屋的房间里,屋里唯一能和南极气候媲美的只有这台坏了三次的暖气。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这种物理空间与心理状态的极端反差,让任何感谢与 鼓励都失去了温度。当老板在庆祝诗与远方时,许多员工却正在为眼前的苟且焦虑。正如一位员工在回信中写道,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里看 kpi。 另有网友统计,这封信全文提及十七次我和五次南极, 他构建了一个以发言者为中心的舞台,却忽略了由全体公司员工构成的共同体。高频的我与缺席的我们,一个站在明媚阳光里侃侃而谈,一个在办公室里挑灯夜战。就在此次南极信件封播前不久,玉米红还在涉媒转发了新东方员工吐槽公司的打工人之歌, 看似是管理者的大度与包容,但戏灸下去和二零一九年员工在年会上演唱的打工人版沙漠骆驼相比,两首歌里的打工人痛点依然还是那些。六年过去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六年过去也还是有一些变化,比 今年的打工人之歌里加进了打工人的保命声明,在南极限事件之后,再看这些歌词,更是一种黑色幽默。十一月十八日,俞敏洪在社交平台连发十条南极游视频。 据节目新闻报道,俞敏洪视频中透露,他乘坐的是下鼓号邮轮。某旅行平台显示,该邮轮一人入住的价格最低约二十六万元,最高约为一百四十八万元。 与其接收一封来自南极的鼓励,员工们或许更珍视的是一次没有工作消息打扰的调休,一笔与付出相匹配的奖金,这些触手可及的反馈,远比任何宏大趋势都更能凝聚人心。

十一月十六日,新东方三十二周年纪念日当天,公司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给员工发出全员信,却意外成了一场反尔赛事的尴尬。当员工们正在为工作焦头烂额时,俞敏洪却在二十四小时充满阳光的极地美景中向其讲述坚守的意义。这种场景错位,让员工们忍不住调侃, 今夜所有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这种脱离现实的精神激励,暴露了企业家与员工之间日益扩大的认知鸿沟。 俞敏洪们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却可能忘了,当下年轻人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困境。学历通胀、岗位替代、上升通道收窄,这些压力远非把世界装在心里,这样的鸡汤能够化解。 真正的企业凝聚力,不是靠远方的失意想象,而是来自对员工真实困境的理解与回应。共情比说教更重要,实际关怀比精神感召更有效。企业的温度应该体现在薪资保障、工作平衡、成长支持这些实实在在的地方,而不是老板在南极发来的一封远方来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