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号,新东方三十二岁生日,老板于敏洪从南极发来的一封全员信。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的诉说着时间的力量,坚守的意义。 文字很美,像片散文,也像一场独白。正所谓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为何年轻人难以共情?咱今天层层追问一问,为何南极寄予遇冷呢?于老板见南极企鹅在极端环境当中相互扶持,努力生存,类比新东方人面对困境时的团结和希望。 可现实是,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北京、上海、成都的新东方老师们可能还在加班呢。也许有人刚讲完晚课,开始批改上百份的试卷,有人对 电脑干续费的 ppt, 还有员工呢,一边回家长的消息,一边哄自家的孩子睡觉。也许他们会想,正是自己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的努力,才能让老板匆匆融融,游人有余的享受美好。二问,企业温情 正在褪色吗?近几年,为了活下去,俞敏洪带着团队投身直播电商,捧出了东方甄选,带领员工闯出了心路,实属不易,值得点赞。当年,俞敏洪包下游轮,带领两千名优秀员工出海游玩。如今,三十二周年的纪念品是一张需要自费消费才能激活的东方甄选会员卡。 一张卡虽然也是福利,但他传递的感觉好像变了。从前是我们一起走,现在更像是支持我一下。三、年轻人在为什么而奋斗?有人说呀,员工太矫情了,老 老板都拼一辈子了,歇几天咋了?这话听着就忽略了时代的变迁。今天的职场主力是九零后甚至是九五后,他们不缺鸡汤,也不迷信权威,他们愿意努力,但要看得见回报,可以加班,但希望被看见。 一个企业能不能走得远,不取决于老板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普通员工的感受。老板会不会带我走。新东方走到今天挺不容易的,他经历过辉煌,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越是艰难时刻,越要从南极的自我游,游回员工身边。
粉丝3613.7万获赞39.5亿


你在南极看冰川,我在工位熬夜班。十一月十六日,新东方三十二周年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让人无法共情的信。十八日上午又连发十条南极油视频。这波操作被吐槽太讽刺, 有员工嘲讽虚无脚下的红字像炫耀被血汗染透的成功,更有人模仿他的文笔回信,你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 冰川在阳光下闪烁,诉说着坚守的意义。我坐在北京出租屋的甲醛世界里,企业微信的害人光芒诉说着续费压力。也许俞敏洪并非有意,但正是这种无意的割裂,才更让人心寒。 出身农村的俞敏洪是草根创业的励志代表,从北京中关村的破旧房间做到国内头部教育机构理应最懂打工人的苦,可偏偏在新东方利润下 华大家咬牙坚持转型的结果,眼上高唱诗和远方,而员工眼前只剩加班和夜景。 kpi 老板和打工人的红工从来不是距离,而是能否看见员工的不易。与其分享远方的风景,不如多听听员工的心声,把关心落到实处,比任何失忆都管用。

新东方的员工就透露啊,今年日当天,他们仍然在上完课,连夜加班做这个续费的方案。当一看到说这个老板信中描述南极风光,只觉得讽刺,是一种没法共情,鸡汤的味太浓了,感觉更多是老板的自我感动。 这对一个从一间简陋教室起步,而且中间连续遭遇了这个产业的转型的这种老兵,我相信这个俞敏洪,他未必觉得自己在写鸡汤,可能真的是一种就是实情的那种触景生情。但是这封信为什么会这么快的冲上热搜,至少说明他对员工的共情能力出了问题。 作为老板,尤其作为一个明星企业家,俞敏洪去哪休假其实无可厚非,但您非说南极风雪中的那对企鹅,他就是我们的员工,这个丈人肯定容易跳戏了。您在南极冰上行走,但是员工在加班,如履薄冰,您在南极看冰山的领悟,对于 加班中的员工,那又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所以啊,这个怎么能不让你打工人啊,意难平,甚至生出了一种啊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这封信,只能说俞敏洪作为草根出身的明星企业家,已经不太熟悉今天的草根了。 真正的问题肯定不是在于南极的冰山和企鹅,也不在于旅游本身,更不在于这个鸡汤文。或许实施在企业管理的内部, 我们在讲员工到底需要什么,有人说同甘共苦,我觉得那个是初,就是初创时期的企业,但企业做大之后,我认为更需要的是让员工看到希望。 那么这件事至少说明新东方内部啊,可以说彼此之间还能开口见心,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这个领导者能够珍惜他,读懂他,而不是啊继续沉浸在自我感动之中,那对于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也许就不算是坏事。

新东方三十二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的一封南极来信引发热议。十一月十六号,身处南极的俞敏洪发布全员信,以冰雪世界为背景,借企鹅相互扶持的景象,回顾新东方从一间教室起步的三十二年风雨,寄予员工坚守初心, 但这碗冰雪鸡汤却没让所有员工买账。有员工吐槽纪念日当天仍在熬夜加班做方案,直言老板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 网友统计信中提及十七次我和五次南极,却嫌少关注员工压力,有人呼吁多点实际回馈,而非精神鼓励,一边是老板的诗和远方,一边是打工人的加班日常。这场争议背后的职场共情话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