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27获赞487

子曰,爱之能悟老虎中,焉能悟慧虎?爱呢?就是爱护,这个之就是你爱的那个人。这个老在古著里面当免字,讲勉励的勉。 当然也有的朱姐说,你爱他,要给他帮助,你自己要劳心劳力的去帮助他。这个劳心劳力可以讲劳,但是在雪公讲里面,他主张当勉励,讲更好。勉励就是你爱他,要勉励他走上正路,这你才是爱他。 最明显的父母爱儿女,爱儿女,是不是一味的溺爱就是爱呢?当然不是,爱之不以道则足以害之,害了他,所以爱护他一定是要勉励他。这个免就包括教诲、督促、鞭策,让他上进。那么同理啊,老师爱护 学生,老板爱护员工,领导爱护臣民,亦复如是。下面中焉能物会乎?中焉焉是代词之。中焉就是忠于一个人。你忠于一个人,就不能不教诲他,这个会是教诲。 比如说你对一个领导,你要尽忠,当他有过失的时候,你应该劝见归劝,他改过自新,这是对他的忠诚。你对自己的父母看到父母有过失,弟子规上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生,这是对他的忠,这也是孝。 对朋友也是这样,过不归道,两亏要规劝。这在孝经里面专门有一章叫见证章第十五把这道理讲的很清楚,这是曾子问。孔子说,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儿子 就一直听从父母,不管父母是对还是错,就是听从父母,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不是就是孝顺呢? 孔子说是何言语是何言语,这是什么话?连说两遍,换句话说,完全否定,难道父母叫你去杀人,你去杀人,这就是孝顺吗? 底下孔子说了一段话,非常经典。孝经上说,喜者天子有正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这是讲西者,就是过去天子有七个征臣,这个征臣就是敢于直言劝鉴,这样的臣子 只要有七个人,虽然天子无道,也不失其天下,他不会丢天下,就是他不会有太严重的过失,因为有这七个正臣给他规劝。诸侯有正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这诸侯将一阁天 臣子是七个,诸侯就五个,有五个能够劝见他的臣子。大夫,虽然他自己无道昏庸,他不失其国。诸侯是一国之君,那再降下一等大夫,有征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大夫,他自己所有的是叫一家。他只要有三个这样敢于劝鉴自己的征臣,这样的家臣有三个,那么他自己虽然无道,也不会破家。 是有正有则,深不离于令名。是人就是读书人。现在我们讲知识分子,这是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得到社会的尊重,但是你要知道,你得到社会尊重,不代表你就是圣人,你还是有瑕疵。 孔子不是刚讲了吗?君子而不识人者有以福,你即使是个君子,你还有不仁的时候, 你还有犯过失的时候,你犯了过失,被别人知道了,人家在那里笑话你,诽谤就来了。所以当我们有过失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正友敢于直言归劝我们的朋友,他来帮助我们,则深不立于令名。 命名是美名,你能够保全你的美名,就是你是有德君子,所以正有很重要。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不是说跟你好像关系很好,互相之间没有吵过架的,那就是朋友,未必 正有是,能够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能够规劝你,不让你造恶,不会让你身败名裂,这是好朋友。对待这种人,我们应该更加珍惜, 像唐太宗对魏征那是施与厚爱,他知道这种人难得,他的贞观之志真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有魏征,所以对魏征就简直是把他当做老师 之眼看,对他言听计从。我们讲一个例子大家就晓得了,魏征凡是看到皇帝有做的事情不妥当,立刻就规劝,有时候甚至让皇帝觉得难堪,但是魏征也绝不妥协,敢于泛言直见。 皇帝很喜欢养一些宠物,养了一只鹰,魏征平常就常常跟他讲玩物丧志,有一次唐太宗在玩的时候,听说魏征来了,赶紧把这个鹰藏在自己怀里,不让他知道, 微整已经看到了,但是也不揭穿他就跟皇帝讲话,讲了很久都不走,故意拖着,拖到最后皇帝怀里的鹰已经憋死了,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