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8万获赞31.8万




今天跟大家分享诗鬼李贺的强劲酒,琉璃中琥珀浓,小曹滴酒,珍珠红,蓬隆刨凤玉纸器罗为绣,木为香风 吹龙笛,鸡驼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江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鸣鼎醉酒不到刘陵坟上土。 大家都知道,李贺和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存世的作品有二百 四十多首,其中不乏精彩之笔啊,比方说我们都熟悉的雄鸡一场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啊,都是出自李贺的手笔。为什么一定要跟大家分享这首诗呢? 因为这个题目李白和李贺都写过。把这两首将进酒放在一起对着读,你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李白叫诗仙,李贺叫诗鬼。这首诗写的就有鬼气,怎么表现出来的呢?先看前四句, 琉璃中琥珀浓,小巢滴酒,珍珠红。蓬龙袍,凤,玉纸器,罗为绣,木为香风。 这是在讲什么呀?讲酒宴呐!酒宴是什么样的呀?宾是谁?主是谁, 我们完全不知道,只是在眼前闪现出一个个花丽丽的镜头。琉璃做的酒中,琥珀一样闪着黄褐色光泽的黄酒,还有正在从槽床上滴下来犹如一颗颗红珍珠一般的红酒。 这是何等华美的风物,何等瑰丽的颜色呀!如此奢华的酒宴,当然不光有酒,还有肉。什么样的肉呢?烹饪豪风预志气,罗为绣,木为相逢。 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这已经够好卖了吧?但李贺更厉害,他的锅里烹调的是龙肉和凤肉, 这可是谁都没吃过,甚至没见过的奇珍呐!可是更妙的地方不在这, 更妙的地方在玉纸器,像玉一样洁白的油脂在锅里冒泡,就好像人在哭泣一样,这是多奇特的比喻啊,把大锅煮肉都能说的这么文艺,古往今来,怕是也只有李贺一个人了。 那浓烈的香气飘散开来,又被罗为秀目围住,这罗为秀目围住的岂止是酒肉的香气,应该还有这场酒宴本身吧。 罗为秀木围起了一个华丽甚至繁荣的小世界,这个小世界跟李白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怀的大舞台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目光横扫,李白 才看到的是一泻千里的大场景,而李贺则是看到了一个个的特写镜头,这些镜头闪过在叠加,像极了当代电影中的蒙太奇呀。 这是一个不同,那还有一个不同,李白那场酒宴代入感太强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我们仿佛都随着李白一起烹羊宰牛,狂歌痛饮,都仿佛能听见他在喊叫,臣父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而李贺这场酒宴 却自带一种虚幻感,每一样东西都那么绚丽,绚丽到了不真实的程度。整个螺纹绣木仿佛就是一个摄影棚, 不停的提示着我们,这不是真的,这只是一场电影,或者说这只是一场梦, 是不是呢?看下四句,吹龙笛,击驼鼓,皓齿歌,细腰,舞旷世青春日江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这四句啊,是从酒席讲到助兴的歌舞,写的真是漂亮,漂亮在哪呢?漂亮在每一句都是自带美感的。 吹笛子也就罢了,非要写吹龙笛,让人觉得笛声一定像龙吟一样优雅。 那鸡骨也就罢了,非要写鸡驼骨,所谓驼就是扬子恶呀, 面蒙上杨紫恶的皮,就让人觉得古生一定特别浑厚响亮,那光是乐器美还不够,对酒宴助兴的人也那么美好,吃个细腰舞, 好齿是洁白的牙齿,细腰是纤细的腰枝,这是美女的标配,也是美女的标志,还可以做美女的代名词。 皓齿歌、细腰舞,这真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写法。因为皓齿是美的,所以从皓齿中发出来的歌就显得格外动听。 因为细腰是美的,所以用细腰扭出来的舞蹈也显得格外婀娜。这就和吹龙笛、肌驼骨一样,都是形象暗示啊。如果说琉璃中琥珀浓, 小曹滴酒珍珠红,烹龙陶凤玉纸器,罗为绣,木为香风,还是极尽细节描写着能事,不停的刺激着你的感官。 那吹龙笛、鸡驼骨、皓齿哥细腰舞,就是通过形象暗示,让你自动进入脑补状态。作者没写出来的美也全部不足。 吹龙笛,击驼鼓号,只歌细腰舞,连续四个三字句放在一起,就好像紧锣密鼓的鼓点,让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 酒浓肉香,歌凡舞蜜,这是一场怎样的盛宴,怎样的狂欢呢?大家一定都不否认他的奢华和 精致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并不让人觉得开心,反倒有一种醉生梦死的感觉。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个人体会还是那个道理,因为没有诗人的参与感,诗人仿佛始终在冷冷的旁观着这些旋转的镜头。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呢? 接下来两句,诗人一下子就把谜底揭开了。 旷世青春日江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所谓青春,就是春天呐!原来这场酒宴是在暮春,又是在傍晚,春光将进,落日 低垂,一阵风来,桃花纷纷飘落,犹如洒下一场红色的雨。 这场景美不美呀?当然美,我们今天在舞台上不是还常常制造这种人工的花瓣雨吗? 但是,与此同时,这场景悲不悲,他又是那么悲。所谓青春,既是春天,也是生命啊,这是繁花走向飘零,这也是人生在走向死亡啊。这死亡的恐惧已经把诗人压倒了。 那可能有人会说,这种人生一世的场景,李白也有啊。所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不是也在感慨生命的短暂吗?没错,李白也感慨,但是李白多雄壮啊,所以他波澜壮阔的叹息之后,就去波澜壮阔的喝酒了。 而李贺呢,却是在抵死狂欢之后,越发看出了生命的短暂和虚无。 在这凄艳的花语之中,歌凡舞步越转越急,却仍然无法追上时间的脚步。 在这末日的狂欢之中,琼浆玉液再浓再美,也仍然会变成难以下咽的苦涩。那怎么办呢?看最后一句,劝君 终日名鼎醉酒不到刘陵坟上。吐到这一句,坟的形象出来了,李贺的气息也出来了, 死亡的恐惧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既然如此,不如喝的名鼎大醉吧,毕竟我们暂时还活着。要知道,就算嗜酒如命的刘玲,一旦死去,再想喝一滴酒也不能够了呀! 这是何等寂寞,何等绝望的语言呐!和前面光影绚烂的婚宴场景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呐! 孔子说过,此生亦大意。面对死亡这个人类永恒 成的威胁,李白更愿意藐视他努力追求活着的意义。所以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要烹羊宰牛且为乐。 而李贺呢,却喜欢舔拭死亡的滋味,让自己变得更敏感。所以,他的春天是桃花乱落如红雨。他的人生是劝君终日明鼎醉。 换句话说,同样面对生生死死这个更古难解的话题,李白相生,李贺相死。这就是诗仙和诗鬼的差异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将进酒。李白豪迈雄壮,他的将进酒就如天风寒雨,而李贺明 先弱,他的将进酒就如晚风花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