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47.3万获赞112.2万




大家好,今天这期节目呢,我们来做一个投资案例的复盘,那今天我们复盘的这个案例呢,应该说是过去几年里非常经典的一个价值投资的案例,也就是腾讯控股的投资。在过去的这几年里,一直有一种观点,就是说随着 技术分析类的投资方法逐渐的示威,那这个市场上主要的投资方法越来越趋向于基本面投资,或者说打双引号的价值投资。那随着价值投资的大行其道,那价值投资者的收益率也会不断的下滑,最终很难跑赢市场。 所以今天这期节目呢,我们来也来同时基于腾讯这个案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通过这个案例来看一看价值投资者之间的博弈。那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怎么在一个逐渐趋趋向 样于基本面和价值投资为主的这样一个市场中,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怎样跑赢市场?怎样战胜其他的投资者? 那为什么选择腾讯这个案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过去的这四年的过程中啊,有很多的股票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微型反转的过程。但是在这些股票中,可能腾讯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因为也有很多其他的这个公司的股价,他在整个的股价的从 下跌到反转的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他确实他的整体的基本面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比较有典型性的就是比如说小米, 二零二一年出的小米和现在的小米可能完全不是一个同样的基本面的公司,但是对于腾讯这样一家公司,应该说从他的股价在二零二一年触顶, 到现在又进行相关的一轮的反转,那腾讯的核心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什么很根本性的这种转变,那主要的变化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宏观经济流动性、宏观政策上的变化。 那作为一家企业本身,二零二五年年初的腾讯和二零二一年年初的腾讯,企业本身根本性的基本面的变化并没有什么,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基本可能是中国基本面最稳固的公司之一的股价的波动上,那从二零二一年的年初到二零二五年的年初,经历了 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价下跌,之后又经历了百分之一百七十的股价的上涨。所以分析腾讯这么一家企业在过去四 年呢,投资者的分析的逻辑心态的变化,以及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有代表性的案例。 那如果我们复盘腾讯在过去这四年里的价格的一路下跌,到长期的底部盘整,再到反弹和反转,那在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具体时间段内,那各种各样的投机者,那不同的价值流派可能都在其中进进出出, 但真正的决定性的参与了整个的这样一个左侧投资博弈的核心的参与者,仍然是以基本面投资者,或者说广义的价值投资者为主。那后面呢,我们就统一称它为价值投资者。 那这些价值投资者在这过去四年的时间里,哪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在整个投资的博弈中亏钱出 出场,那最终又是哪些人笑到了最后?那这些打双引号的价值投资者,在整个的这样一个四年的博弈过程中,他们成败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呢?那今天就是我们重点要讨论的这个问题, 那这样一种博弈呢?应该说既是认知上的,也是人性上的。那整个的这样一个博弈过程,我们可以大致把这四年的时间划分成五个阶段。那第一个阶段呢,大致是在二零二零年到二零二一年,也就是腾讯从 股价触顶到开始初步回调的这样一个阶段。那在那个时期呢,应该说整个市场仍然处在一种非常乐观的这样一种 精神状态之中。那当时的主要的论调就是腾讯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是一家好公司,那好公司什么时候买,那都是可以的。 那这样一种逻辑,那是对于老投资者来说应该非常熟悉,这是一种典型的牛市触顶的逻辑。 那在每一个阶段呢,我都会截取一些在那个阶段,一些有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章或者观点。 那我截取的这些呢,基本上都是所谓的这种价值投资大 v 的文章或者是观点,那基本上他们都是有着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这种所谓的投资型的大 v。 那第一个阶段呢,一篇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这个主题是五十倍适应率的腾讯,到底贵不贵? 这篇文章呢,分析了在当时已经达到五十倍适应率的腾讯的相关的财务数据,应该说篇幅非常长。那我在这里呢,主要介绍他的结论,综上分析,腾讯 当前以盈利业务所对应的真实静态适应率为二十六到三十三倍,而且以上分布估值未考虑上线五十八万个应用、 dau 已超过一点七亿的微信小程序以及腾讯 ai 等重要业务的潜在价值。 至于未未来各项业务增长空间不再讨论,恐怕若干倍与百万篇幅都未必讲得清楚。那基本的观点就是,五十倍的腾讯其实并不贵,那这是一种典型的在市场顶部的一种线性外推的一种逻辑。 第二个阶段呢,主要是二零二一年,那腾讯的股价经过第一段的下跌之后,大概稳定在了四百多块钱,那当时的核心观点就是所谓的珍惜四百块钱的腾讯。当然应该说四百块钱出头的腾讯在当,即使在当时的估值应该说也 也是一个合理估值范围之内了,那如果能坚持到现在,应该说也是有一定收益的。但是核心的问题在于,在四百多块钱的这样一个价位上,那大量的投资者开始凹印腾讯, 那这样一种凹印的逻辑,实际上是一种对于市场和安全边际概念的一种忽视。那在这我可以选取两篇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章,那主要的观点都是,我为什么在四百多少多少买入腾讯? 记得当时说腾讯五百以下可以考虑四百五健康,很多人说出手太晚,今天挂单成交是四百四十三, 整体思路没有变,等腾讯模底回调,在四百五港元左右买入,因为这个价格足够便宜。这次消息刺激大跌,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往往消息刚出的时候,资金 是真动作,消息落地的时候假动作居多。关于游戏行业的规范,规则越严,对头部公司利好就越大,虽然短期有阵痛,但长期看,小企业会逐渐被淘汰。 另外一篇文章同样是我为什么在四百多少多少买入腾讯,当前腾讯约三点六万亿市值,以本年度一千五百亿利润为基础,按百分之十五增速 折现市值大概在四万亿左右。腾讯当前投资部分未体现估值,公司倾力轻资产经营,利润含量足够这类典型的印钞机,按 pe 价值二十五到三十倍计算即可。 当前介入腾讯赔率、胜率均相对较高。应该说这两篇文章对于腾讯基本面的分析都没有核心的问题。但是 这样一种这两篇文章实际上都透露出一个背后的逻辑,就是他们认为股价是可预测的,市场是可预测的,那都存在着一种强烈的这种抄底的氛围, 那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强烈的抄底的氛围叠加腾讯相对当时已经合理的估值这样一个逻辑之下,那大量的投资者实际上在当时那个四百五十多块钱的价格段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建厂。 但如果从长期来看,我觉得这个健康的价格本身也没有核心问题,那核心问题发生在未来两年里,腾讯价格再次腰斩, 并且在二二二三年、二四年长期在底部徘徊的这个阶段,那大部分在这个阶段凹印或者是中仓的投资者并没有做好长期持股,长期忍受 亏损的这样一个心理准备,那从而导致了我们后面会讨论的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问题。那第三个阶段呢?主要是二零二二年,那在这个阶段是腾讯股价的主阶段,也是整个港股的主阶段, 那在这样一个三到四个月的主跌断的过程中,那腾讯的价格在本来已经合理的四百多块钱的这个状态下,再次发生了腰斩,那最终价格实际上跌破了两百块。 那这样一个阶段主要发生的问题就是由于缺少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敬畏和严重的抄底心态导致的。由于加杠杆产生的爆仓, 被腾讯爆仓了。截止二二年十月二十四号,从最高点暴跌百分之七十二点八, 用时不到一年十个月,不可谓不凶悍。当天腾讯暴跌十一点四三,自己的副图账户终于顶不住了,被自动卖出了仓位。要知道九月一日的时候还在三百三左右,短短一个月跌到二百零六,收盘跌幅接近百分之四十, 这谁能想得到?我敢肯定,小马哥也想不到腾讯是个好企业吗?显然是的。然而股价就是这样不断下跌,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前赴后继,勇敢的冲进去抄底的股民,我也是其中一员。所谓的好公司大跌了就可以盲目抄底吗? 会不会更有欺骗性?这是需要思考的。实际上这个文章对自己的反思反而是远远远不够的,那如果不下不加杠杆去再低价买入, 那怎么会爆仓呢?所谓的好公司大跌了就可以盲目抄底吗?首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呢,抄底本身就不是一种合理的投资的逻辑,所谓的抄底就是试图去预测市场, 就是认为自己能够买到一个底,那因为认认为自己能够买到一个底,那可能就会去加杠杆,那加了杠杆就会导致在资金和仓位管理上失去了安全边际,那最终在自己没有预测到的市场的进一步的下跌中,失去自己所有的本金。 那第二个篇文章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题目,叫做做腾讯期权终于爆仓了。我是一个比较谨慎的投资者,所以我期权只做腾讯的,应该说是做期权去抄底,特别是 抄出自己的现金去抄底,本身就不是一个谨慎的投资者。因为我觉得腾讯一直回购还是港股,象征用猴用砖,也没在美股上市,无论如何也不会波动特别大。 一开始我做好了风控卖腾讯的铺头,虽然赚的少点,但是安全,而且数量也以我能接盘为限度,比如卖入十张,极端的时候能接一千股回来,再怎么跌也不怕。这个投资逻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通过卖铺头的方式去买入股票, 问题就出在惯性思维,这个策略成功玩了八个月,每个月权利君都吃满。在这次大跌中,当腾讯跌到四百,我的想法是机会来了,猛的卖了很多三四百一到三百七的普特,觉得怎么也不会 到三百七以下了,而且腾讯发完年报肯定会回购,只要撑半个月就行,结果一周不到就三百以下了,当时我的账户根本没能力接住对应的股票,只能平仓。 应该说这两篇文章都是特别有代表性的,也是非常有启示性的,试图预测市场,试图去抄底,特别是去加杠杆抄底,去超出自己的现金范围去抄底,最终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包藏。 随着腾讯的主跌段结束,那就进入了第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是非常长的,整个贯穿了二零二三到二零二四年,可能至少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那在这个阶段呢?腾讯的股价反复的在两百到四百之间波动,那在这样一个阶段呢,应该说是真 正的对于投资者的最严酷的考验,那也是在这样一个阶段,两年的反复摸底过程中,那大量的投资者抛弃了自己手中已经非常廉价的筹码。那这这个阶段有非常多的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观点,比如说大股东简直会压制腾讯股价十年, 比如说腾讯已经成为公共事业公司,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为什么在两百多少多少,或者三百多少多少卖出。腾讯 分享几篇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章,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分享的这些文章的相关作者,实际上都是在 腾讯股价处在高位的时候头头是道的分析腾讯的基本面,哎,多么多么好,是多么多么伟大的公司的相关的一些所谓的大 v 吧。 嗯,大股东简直会压制腾讯十年,腾讯一天回购三点五亿,南非大股东一天简直三点五亿,南非持有腾讯九千亿,那么可以坚持十年,腾讯一年利润一千亿,如果是这样十年利润才能把外资大股东清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做对于公司的价值有何影响?对于留下来长期持有的小股东有何影响?我看这里面已经是一笔糊涂账。 那这就是典型的由于股价的长期低迷导致分析逻辑错配的这个核心的问题。那实际上腾讯的大股东坚持在腾讯股价的高点的时候,包括在二零 二一年之前,腾讯的股价不断上涨的时候都有发生。那为什么在下跌的过程中,大股东的 电池就会压制腾讯十年呢?腾讯已经成为公共事业公司,腾讯以前就是典型的戴维斯双击,现在用户数量已经很难增加了, 所以以后腾讯的利润增速可能维持在百分之五到十以后。什么股值在我国以后就是一个公共事业股,参考长江电力,股东持有腾讯什么都得不到,可能腾讯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员工的公司,连公共事业股都不如。 随着经济动能的转型,未来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为主, 很显然就只能按公共事业估值,还有大空投万亿简持,这还是中盖股最好的一只股票,所以认为中盖股直接不买是最好选择。 那这篇文章的时间点实际上是应该好像是在二零二三年底左右了,那应该说已经是港股科技股反转的前夜了。接下来就是一些在两百多、三百多卖出腾讯的逻辑。为什么我两百多卖出腾讯, 二零二零年五百九均价买入,二零二二年以均价二百五十六清仓,亏损幅度高达百分之五十七。 一是主要三个原因,一是对腾讯基本面确定性的判断错误,腾讯的主要利润来自游戏, 另外当时遇到的基本面问题也不仅仅是游戏。第二个原因是大股东剪池,大股东剪池一定会导致股价明显下跌,因此我看到大股东剪池就先剪了一部分仓,如果有遗憾的话,就是我没有完全清仓。 第三个原因是腾讯在港股,而港股是缺乏流动性的,我买入腾讯时研究的并不深入,属于盲目买入众人看好的优秀公司,加之这个时候股值 并不完善,因此对买点缺乏有效判断。那这个反思倒是挺对的,本质上就是因为对于基本面投基本面的研究根本就不深入,没有信心。 今天呢,我眼中已经没有优秀公司这个概念了,只要是便宜的公司就是好公司,那这句话本身也是有很奇怪的这种逻辑的。所以人在这种长期的压力下,如果对自己的公司研究不够深入,内心 我的心力不足的话,就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完全反逻辑,甚至反制的观点。因为两百多的腾讯难道不是便宜的公司吗?那既然没有优秀公司概念,只有 只要是便宜的公司就是好公司,那两百多的腾讯不是便宜的公司吗?非常奇怪的逻辑,所以后面我们会讨论,那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嗯,类别腾讯。昨天我卖出了三分之二的腾讯,本来还想留下,过段时间再看看,结果看 那个走势越生气,一股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把我难受坏了。长期积累的怨气积攒太久, 盘中一咬牙,在稍高于均线的位置,把三分之一的腾讯全抛了,彻底清空。持有腾讯的这两三年,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是一种逆缘吧, 是一种每次对他充满希望的时候,又把你的希望全部掐灭的感受。在他身上,我亏损了数百万,财富自由也随之烟消云散。外部资金 大量撤离行炕,内部政策剧烈打击,大股东疯狂日夜捡池,一言难尽。当时在南非,大股东宣布无底线捡池的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有位大威就一针见血的说,腾讯这几年都不用再碰了。 当时我不以为意,现在想来,实在是忠言逆耳。人常常是屁股决定脑袋,是时至今日,错已铸成,分析太多,意义也已不大。下面这篇文章可能是最极端的题目,叫做腾讯。按照 pb 估值, 回过头来说,科技股腾讯,假设腾讯现在因某些因素不发展了,估值该多少呢?我第一个台阶给出一 pb 一 pb, 已经很给面子了。现在腾讯 pb 和 长江电力差不多,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腾讯不发展就不进则退,钱要养一大堆人,不确定因素太多,问题出了无无可挽回,不存在明年补救的情况。 腾讯的基础设施每年支出巨大,是折旧昂贵,并不比中移动好到哪里去,业绩只能直线恶化。所以腾讯失去增长力,第一目标给他一 pb, 第二目标给他零点五 pb。 别觉得夸张,现在大多数银行股都是零点五 pb 左右, 银行至少账目上还是盈利的,多多少少还发分红。网络公司又不像实体经济,净资产真有价值,一旦走下坡路,净资产价值就是零。第三目标给他凝固值,但是给一点残渣价值,不发展就意味着死亡。其实文明也 也一样,有人说我们用了短时间这个巨大发展,发展也不是从零起步的,一旦怎么归零不是很自然的事吗?实际上,如果我们分析腾讯的盈利情况,在这篇文章发出来的好像二零二四年年初,二零二三年年底的时候,腾讯的盈利 和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反而在那个时间点,腾讯的视频号已经在市场上相对站着稳了一个脚步,至少在短视频这个赛道上插了一只脚进去了。基本面实际上是在一个好转的过程中呢。 很难理解一个有很多粉丝的号称做价值投资的大卫,能够给出这样的奇怪的逻辑。然后随着二零二四年的九月份, a 股和港股都全面的发生反弹,那整个的这个阶段就进入了二零二五年的第五个阶段, 腾讯的股价逐步的波动式的回升,那到当前这个阶段大概回升到了五百多块钱,那应该说腾讯现在回到了五百多块钱,那会不会再跌回去呢?也很有可能, 因为市场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嘛。但是就是随着腾讯的价格回到了五百块钱以上,那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逻辑又再次产生了。 当然在整个的股价反弹的初期,那整个的市场还是处在一种犹豫的状态,那这个时候反而会有很多的人开始预测腾讯的股价,甚至于 由于过去长期的股价的下跌,开始惯性的认为腾讯的股价反弹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有些人甚至于开始放空腾讯。哎,这是一 片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为什么做空腾讯?腾讯这价格要简直的南非大股东高兴死,人人都觉得自己等腾讯南非股东能从几十亿拿到几万亿,他们才是最懂腾讯的人。话不多说,今天开仓 空腾讯第一笔,后面还有大部队越涨越加空仓,具体五百开仓,每百分之五加一笔空,目标三百八十五。 毫不客气的说,全雪球,没人比我更懂腾讯的波段。当然这一这种逻辑已经不是价值投资范畴之内了,那只是反映了当时在腾讯的股价刚刚开始反弹的时候的很多的一种心态吧。 那这种做空腾讯的逻辑实际上也是很多人在腾讯的股价刚刚反弹到四百块 钱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捡失和卖出。腾讯的逻辑,卖出和做工的逻辑本质上是一个逻辑吗? 但是随着腾讯的股价不断的回升,甚至于开始加速上涨,回到五百多块钱以上的时候,那就又出现了 出现了所谓的腾讯护城河不比茅台差的逻辑。这个有句话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号称价值投资者的大危机 的观点,但是实际上他在二三二四年的观点好像不是这样的,二三二四年的时候,他认为中国股市完蛋了,然后在中国股股市股价反弹的前夜,把手上的股票割肉去买了美股, 那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观点,今天加仓一千股,腾讯都加在高点,腾讯未来十年我想不出还有更坏的结, 企业不太可能倒,利润不太可能下降。那在二零二零年到二零二一年,那个腾讯股价高点的时候的那种好公司,什么时候买都不嫌都无所谓的。这种观点又开始回来了。 不少朋友前几天买了腾讯,我也四百九十五买的,以前没买过,下跌到两百我也没有买,即使穿越回去我也不会买,为什么现在四百九十五买?道理就是腾讯阿里拥抱 ai 后,业务逻辑完全不一样了,和两百时候完全不同了。以前腾讯的流量, 阿里的流量存量巨大,增量有限,所以我不看好。但现在 dipsak 横空出世,火速拥抱 ai, 即使跌回两百,我仍然看好。有钱就加仓。一轮行情回起来不会那么 褪去,不会那么快褪去。根据多年经验,港股其实是投机市场,比 a 股还厉害的投机市场,像腾讯阿里的业绩完全能匹配现在的涨幅,所以行情大概只走了一半, 中长线看,行情还会继续发展。那到这里呢?基本上整个的这个市场的情绪周期又回到了一个原点 啊。对腾讯过去这四年的整个的这样一个股价波动的过程,和其中的一些各种各样观点的一个复盘。那到这里呢,我们就可以来做一个总结,到底在这样的个四年的过程复盘中,我们能看到 价值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到底核心是什么?那在二零二一年,腾讯刚开始下跌,高喊 伟大公司回调就是买入机会的人,他们的主要核心的问题是在于架头框架的不完整,对于好公司、好价格和估值没有相关的敏感性,那更不用提安全边际。那这样一批人肯定在这样一个 市场中,特别是在 a 股和港股这样的高度波动性的市场中,应该说长期来看是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的。 而在二零二一年下半年开始高喊珍惜四百块钱的腾讯大规模买入的这批人,那他们的主要的核心问题是在于认识不到市场的不确定性, 对于安全边际,对于安全边际基本没有概念,那这样一种对于市场缺少理解,没有安全边际的概念的人,大概率也会在我们之间提到的第四个阶段,股价长 长期低位盘整的那个阶段,丢出自己手中的筹码。而在二零二二年 港股进入主跌断的那个时候,高喊着我爆仓了,香港已经成为金融废墟的那批人,那他们的核心问题是贪婪,试图预测市场那种超底的心态和贪婪的加杠杆的行为,导致他们在最应该买入的时候,自己反而被市场淘汰。 而在市场中淘汰最多的投资者的一个阶段,反而不是在这前三个阶段,而是在二零二三和二零二四年股价长期地位盘整的这个阶段, 才淘汰了最多的投资者。大部分投资者的手上的这种低位的筹码,都是在这个阶段,在两百多块钱、三百多块钱的时候卖出的。 他们的问题就是这批人往往适合第一阶段高喊着伟大公司回调买入和珍惜四百块钱腾讯的这批人是重合的,那大概率的问题是既不理解估值的重要性,也不理解安全边界的重要性,同时也不真正的理解企业品性上也不适合做长期投资, 那实际上这样一批人是我们打双引号的价值投资者中的大部分,那我们复盘了过去这四年腾讯的这种巨大的价格走势的波动和林林种种的投资者犯过的错误。 但是如果我们真正的去从一个对于腾讯的基本面有着非常深刻认识,能够做基本正确估值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过去这四年腾讯的投资并没有那么困难。实际上按照这样一张图做一个 大部分的成熟的家族投资者都会去做的一个操作,就能够相对比较顺利的完成这样一次经典的价值投资操作。那就是在腾讯的合理偏支偏低估值,也就是四百左右 开始进行一个金字塔的加仓,那股价每跌百分之十就再进行下一次的加仓,那加仓的规模随着股价的降低不断的扩大, 比如说按第一次加百分之十,第二次百分之二十,第三次百分之三十,第四次完成百分之百加仓的这样一个动作,随后就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持长不动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那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是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回报率的,而且这还没有包括了腾讯过去 这几年分的美团、京东以及相关的一些其他的分红的收入,至少大幅度的跑赢市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那么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在市场中赚了谁的钱呢?一方面长期来看我们是在赚企业成长的钱,但同时呢, 我们基于与市场的博弈也在赚市场的钱,而我们在赚市场钱的过程中,又主要是在赚其他的 打双引号的价值投资者的钱,那这部分赚到了市场的钱,本质上就是基于价值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那这种博弈呢?并不发生在我们经常很多人非常喜欢讨论的所谓的交易手法,交易模式上,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采用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在滴 尼姑区进行金字塔加仓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交易模式,就可以基本上战胜我们之前看到的那林林种种的各种所谓的价值投资者。那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博弈,其实根本就没有超过巴菲特经常讲的那几个关键词, 那就也就是在认知上的价值投资的三条核心逻辑。第一就是好公司好价格,那对于只知道好公司不知道好价格的人,就会在二零二一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被淘汰出局。 第二呢就是安全边际,对安全边际缺少概念的人,就有可能在二零二一年下半年,在四百多块钱的时候中场买买入,然后在二三二四年的时候,在两百到三百块钱的时候振振有词 的卖出。第三就是能力圈,就是考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一家公司能不能在二三到二四年长期的股价低迷盘整的过程中能够坚持持股。 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品性,也就是老八经常讲的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那我们赚市场的钱的时候,很多时候赚的就是贪婪和恐惧的钱,赚的就是在腾讯的主阶段,由于贪婪被爆仓了这批人的钱,以及由于恐惧在二三二四年在两百多块钱,三百多块钱卖出的这些人的钱。 好,最后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那这期节目呢,我们讨论的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之间的博弈。那曾经我听到过一种观点,就是所谓的随着这个市场上技术 分析逐渐被淘汰,基本面投资或者说价值投资者大行其道,那整个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那即使你价值投资者未来的获益也是不容乐观的。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复盘腾讯这个案例,这已经是中国在价值投资方面基本面最稳固,难度相对比较小的一个案例。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大多数打双引号的价值投资者,实际上不管是在认知上还是在心心态或者心力上都是不合格的。 而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那要想在这样一个市场上能够赚到钱,能够跑赢市场,那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去赚的就是不合格的价值投资者的钱。但是这个前提就是我们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者。第二呢就是 很多时候啊,很多事情不经历周期是不会真正明白的,那些听起来很空洞的好公司,好价格、安全、边际能力圈、贪婪、恐惧这些大词 在嘴上说是一回事,实际经历是另外一回事,所以经历周期是成为一个成功投资者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 第三呢,就是抄作业跟大 v 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我们抽取的所有的这些文章和观点都是来自于有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粉丝的大所谓的大 v。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市场波动面前,很多夸夸其谈的人是没有实际投资能力的,所以到最后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上能够跑赢市场,能够持续盈利的最关键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