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90获赞237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常用一种以物异物的交易方式,比如我是卖西红柿的,你是卖鸡蛋的,如果我想吃西红柿炒鸡蛋了,就得用我的西红柿换你家的老母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老百姓之间的交易, 国家征税收上来的也是乱七八糟的商品,而不是银子。那这个事是啥时候谁给改革的呢?就是上回书我们提到的明朝万历年节,辅佐十岁小皇帝的内阁首府张居正, 此人可以说是只手满天,清为大明朝续了七十年的国运。梁启超先生曾经提出过中国六大改革家的概念,分别是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张居正。今天咱们就概述一下 老张是怎么革的明朝的命。一五七三年,张居正打响了改革的第一炮,颁布了考成法,就相当于今天职场里的 kpi 考核,要求各地方官吏给自己记账,把今年该办的事都定好,目标写下来,完成的期限, 然后再复印三份,一份发到六部,一份发到六颗,最后一份传真给内阁,最终层层监督。 这个考生法相当奏效,既打击了官僚集团,又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几年之后,张居正又看准了时机,推出了青藏土地的措施。 历朝历代,只要稍微聪明点的皇帝都干过这事,因为只要社会和平发展,财富就必将流入少数人手里。这个财富在今天指的就是 money。 在古代就是 土地,但是想解决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很难,因为皇上不可能亲自去量啊,晒却黑累够呛,而且他一个人也忙乎不过来,所以只要地方官力和大地主一勾结,那量出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八字只有一撇,差一半。 但是别忘了,张居正头些年刚推出了考乘法,这个时候,各地方官吏都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互相监督,拼业绩。于是三年之后,青藏土地的任务顺利完成, 多出来了一百四十余万起,这可都是白花花的税收啊!终于说到正文了,粮完土地,张居正推行了名垂千史、大名鼎鼎的一条编法。自古以来,国家收税,老百姓纳税都是天经地义的。毕竟朱元璋等人不是慈善家呀, 出生入死打江山得有个盼头。收税的方式各朝各代略有不同,但主要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田赋税,皇帝拼死抢来的地盘,你种了皇帝的地, 自然叫纳税。二是人头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下莫非王臣,天下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家里有几口人就交几个人的钱,这算是义务。三是摇义。啥意思呢?就是国家有啥基建工程,让你去出苦力白干, 或者调你去服兵役打仗不给你钱。张居正在推行一条编法,之前填赋税非常难收。咱们开头不是说了吗,当时老百姓上交的是物品,不是钱,种大米的你就交粮食,还好解决。但假如你是个渔民,家里没有 田地,还没有冰箱,这田赋税就很难上交。捞上来的鱼还勉强可以做成咸鱼上交。如果捞上来的是大闸蟹,那玩意只能吃新鲜的,也放不住啊。官吏来收税,你不可能说俺今年捞的螃蟹都死了。我给你点礼品充值卡, 明年开湖了,你拿卡来换螃蟹。再比如说,你是个种桃的果农,地方官吏来收税,他可以说你的桃太小了,只能当半个蒜。 他也可以说你的桃很甜,一个可以顶俩。至于他怎么说,那就得看你偷摸给他个人兜里揣几个桃了。 我举这几个例子,看似有些荒诞,但恰恰说明了上缴物品非常麻烦,只有地方官吏能捞到好处,老百姓通常都要被压榨,朝廷收到很多物资 也用不上,调度起来也特别费劲。比如这一年,江浙一带风调雨顺,上脚的大米很富裕,但是陕西有点缺粮。不过朱元璋拿计算器一按,发现把江浙的大米运到陕西, 快递费比大米都贵,就算了吧,还是让陕西人民多吃点面条吧。哎,南米北面的习俗就是通过种啥吃啥这么来的。张居正的一条编法就是不收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改收等价值的银子。 这个政策并不深奥,就连你和我都能想出来,谁不知道钱比东西好,统计还好用啊。所以这个政策也不是张居正研究出来的,只是他推行起来了。那既然大家都知道收钱好钱,人怎么不这么干呢?首先就是执行起来,下边的官吏要比较 能干。其次就是田地的归属权要清晰明确,否则你那个鞭子就抽不准。张三家的地没上税,你把鞭子抽在了赵四身上,那不炸雷了吗?最后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有足够的货币,也就是白银。 前两件事,恰恰是张居正之前两项改革的目的之所在,已经不是问题了。而第三条呢,一直是困扰中国历朝历代的难题。我们说中国的钱币历史其实很简单,商朝是贝壳,周朝是布币,春秋战国的时候啥都有, 秦朝给他们统一了,开始用铜钱,一直用到了元朝,纸币开始正式发行。据说马可波罗当年在监狱里跟欧洲人吹牛波一的时候,讲的最多的就是大元朝的钞票,说拿一摞子纸 骗子就可以娶回家个妹子,拼的那些欧洲人张着大嘴瞪着大眼珠子,毕竟钞票这玩意在欧洲要四百年后才会出现。其实朱元璋也是发行过大明宝钞的, 为了捍卫这套货币系统,一开始大明王朝还禁止金银的流通,必须使用纸币。可是老朱和他的子孙们确实不太会玩金融 花没了就硬刹不住车,跟今天的美国似的,超市里啥玩意都涨价,但老朱印的比老拜要更猛一些, 导致六十年之后,大明宝钞贬值了一千多位,确实变成了纸片子,老百姓就又开始用铜钱和银子来代替大明宝钞。那个时候大明民间流通的银子够不够推行张居正的一条编法不好说,我也无法考证。不过 就在这时候,欧洲人给老张来了一波助攻,那些家伙在美洲发现了银矿,他们跟沿海的中国人交易的时候,就纷纷拿出这玩意,欧洲人说,用这个换你们的丝绸、茶叶、瓷瓶,换不换? 中国人一看认识这玩意啊,这不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吗?换就是。在这种白银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张居正以白银为单位的一条编法得以顺利实施。到了一五八二年,大明王朝的国库银两高达八百多万两,而纯粮可以使用十年以上。 对比一下当时在位万历皇帝的爷爷家境,那个时候的家家干净,这孙子是实实在在的成了暴发户。如果你们喜欢这类内容,下次咱们聊聊张居正手下的一位大名战神七继光吊打倭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