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1639获赞6441

眼前这个中德混血老太已经八十六岁了,他在七十八岁时创作出汉娜在重庆这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重庆生活的十五年。他见过战争的残酷,也感受过温暖, 在十五岁时离开重庆后再也没能回去。回到德国后也是历经磨难,不仅有生活的考验,还有思念的折磨。他拿着自己的书夸扬寻亲, 最终在二零二二年,他与表妹巧妹时隔七十年线上重逢,汉娜激动到全程用重庆话交流汉娜是如何从一个娇小姐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大人, 他又是如何在七十八岁时创作出一本书,又是怎样和巧妹重逢的。本期罪人勿忌,就带大家走进这位八十六岁中德混血老人的传奇人生,以及他的跨国寻亲之旅。一九三七年,哈娜出生在重庆江北 赵子平附近的彭家院子里,父母给他取名富安娜。父亲富得利是德国人,母亲彭廷文是四川成都人,两人经人介绍相识、相知、相恋。一九三五年六月七号,两人在成都登记结婚。 一九三七年,富得利被任命为德国驻华使馆的领事。搬到重庆后,两人就有了第一个孩子,本文的主人公汉娜。 汉娜出生时,家里的经济条件特别好,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还有六个佣人负责日常的起居。一九三七年的重庆处在巨大的考验之下,汉娜的父亲看着人们在日军的轰炸下慌乱逃跑,他将德国国旗铺在楼顶上来帮助人们躲避。 他叮嘱汉娜要记得重庆和重庆人民的坚强和伟大。汉娜的童年一边见证了苦难,一边又体会着短暂 幸福。汉娜的童年有很多玩伴,这些玩伴带给汉娜很多帮助和感动,汉娜与他们的情谊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依旧是温暖美好的。汉娜在江北大庙小学、观音桥小学前身读书的时候,经常受到班里同学的欺负。 有一次汉娜在回家的路上被其他男同学拦住,同班同学黄丽敏看到后,就从书包里拿出一截小棍子,把欺负人的男生都赶走了。就这样,汉娜和黄丽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每天放学都会一起回家,黄丽敏还教汉娜怎么对付坏人。 和汉娜从小玩到大的还有巧妹,她是汉娜的小表妹,两人每天都形影不离。巧妹没想到在几十年后与汉娜的再见面是在相隔几千里之外的线上见面。汉娜的中学是在南开中学度过的,她在这个学校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 明、小玲。两个女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舞蹈队,一起为了表演训练到很晚才回家,互相帮助对方纠正舞蹈动作。他们的友谊丝毫没有因为国家不同而有任何影响。汉娜的快乐时光大多都是学校的同学和朋友给的,汉娜辍学后就好像和那些快乐也断了联系。 一九四九年,十二岁的汉娜因为某些原因从南开中学辍学回家之后不久,母亲收到通知,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要到农场劳改。 母亲被带走后,家里就只剩下汉娜和弟弟两个人,他只能带着弟弟去找父亲。父亲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在赶外交官的工作, 没有了经济收入后,生活过得很拮据。汉娜看到父亲住在一个特别小的屋子里,每天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郁郁寡欢。那一刻,汉娜知道自己已经不是 是之前的娇小姐了,是时候该承担起家的责任了。十几岁的汉娜不仅要照顾弟弟,还要做饭和收拾屋子。因为没有钱,汉娜每天只能买菜场里最便宜的菜。突然改变了生活环境的弟弟哭闹个不停,汉娜只能想办法把每个简单的菜做出花样。 汉娜的父亲面对如此窘境,心里有了回德国发展的想法,他琢磨着像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饿死自己的孩子也要跟着受苦,还不如回家乡拼一拼。他和同在重庆的德国朋友商议后,决定举家前往德国。 一九五二年,十五岁的汉娜要跟着父亲离开重庆去往德国。他向好友一一道别,他特别舍不得离开这座从初升起就陪伴着自己的城市。可汉娜最终还是跟随父母去了德国,这一去再也没能返回中 国。汉娜回到德国时的生活和重庆没有什么差别,到处都是没有安置的难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也受到了重创,汉娜一家人在汉堡的难民营暂时居住下来,几十人一间的大房子,每家都是用帘子隔开的。汉娜再一次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此时的汉娜是全家的依靠,不仅要照顾弟弟,还要照顾对德国生活很不适应的母亲。父亲跟着别人出去干活,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汉娜在苦难的现实生活下,被推搡着一步步快速长大,汉娜已经从娇小姐彻底成长为可以独挡一面的大人了。 汉娜重新读书的机会是一位亲戚给的,在圣诞节的时候,汉娜一家人被邀请去姑姑家做客,姑姑第一眼见到汉娜就特别喜欢,就提出让汉娜留下来,并且可以恭 汉娜重新读书。汉娜思虑再三,向父母安顿好家里的事,便听从姑姑的话留了下来。在重新上学期间,汉娜因为不懂德育,遇到了上课听不懂、和同学交流不了等重重困难, 他一度很沮丧,但姑姑看出汉娜是个不怕困难的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会鼓励汉娜,汉娜也很努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毕业。 一九六零年,二十三岁的汉娜遇到了相伴一生的爱人,一九六二年,两人结婚,婚后儿女双全。 汉斯是一家拍卖行的学徒,起初家中只有两个人的时候,生活水平还不错,但是两个孩子的加入,生活就开始拮据起来。汉娜鼓励汉斯自己开一家拍卖行。为了将拍卖行开起来,汉娜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和丈夫一起经营拍卖行。拍卖行的生意有了起色, 甚至做到了汉堡第一,业务广泛,远近闻名,很多上流社会的人都成为了他们的客户。汉娜一家的生活自此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身边有爱人的陪伴,儿女的玩闹吃喝穿也不用再发愁,埋藏在汉娜心中对重庆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也开始生发出来。 母亲对汉娜说,我这辈子回不到故乡了。母亲的话彻底让汉娜安娜不住对重庆以及儿时好友的思念,他开始寻找自己的亲人,可迟迟没有消息,二零一五年,七十八岁的汉娜开始动笔,他打算将自己对重庆的人和事用文字一一记录下来。 在创作整本书的时候,往事就好像一幕幕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回放。丈夫听着汉娜的故事,他鼓励汉娜将这本书迅速完成,然后出版,这样就可以扩大寻找的 范围,最好可以找人翻译成中文,这样如果有人看到的话,就可以增加寻亲成功的可能。在丈夫的鼓励下,汉娜在两年之内就写完了整本书,他将自己的书命名为汉娜的重庆,并且在二零一七年顺利出版。 二零一八年秋天,汉娜找到了可以将书翻译成中文的海饶,他也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海饶听了汉娜的故事后很受感触,他专门来到德国拜访汉娜,两个人一见面就聊的很投机,汉娜用一桌重庆菜招待了海饶,在海饶眼里,汉娜根本不像已经八十一岁的老人。 二零二零年,汉娜的重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经出版就引来了大量的关注,汉娜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因此汉娜和小巧妹的重逢也迎来了转机,在网友的接力下,成功联系到了乔 妹。小妹现在居住在四川广安,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他身体特别健康,可以种菜,也可以简单的劳作,只是耳朵有点不好。小妹知道汉娜在找自己的时候特别开心,经过重重帮助,小妹和汉娜终于见面了, 两人采取了线上见面的方式,见到对方的两人都特别激动,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只知道问对方身体怎么样,询问身边的亲人怎么样,和之前的朋友还有没有联系之类的话题。 二零二二年一月四号,上游新闻记者拨通了汉娜的电话。在电话中,汉娜全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记者交流。汉娜说,自己因为年事已高,身体已经不允许乘坐飞机了, 不然无论如何也要回重庆看一看。汉娜在挂掉电话时说道,我爱重庆家乡,我爱重庆人,我爱你们。 如今,哈娜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现居住在德国北部的一座小城里,他永远记得重庆是他的家乡,记得父亲牵着他的手从重庆朝天门走过,记得和儿时好友玩闹的时刻,记得重庆永远都在等着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