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0
大农3月前
大薸在民间叫做“水白菜”、“水芙蓉”、“水莲花”等, 大薸是外来物种,其原产地在巴西。明代中期传入我国之后,逐渐扩散到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 大薸的繁殖力极强,既可进行有性繁殖,又可进行无性繁殖,其断枝断叶只要有一点留在水中,就能繁殖出新的植株出来。 据植物学家研究发现,一棵健康的大薸,在适合生长的高温季节,一株母体在10天内就能变成7、8株,一个月就能增殖出60株以上,而一年就能增殖出6万株以上。大薸大面积繁殖蔓延,泛滥成灾,覆盖水面,密不透风地隔绝了水体和空气,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捕捞,导致大量的本土水生生物灭绝;在田间沟渠里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影响农作物生长;入侵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随着大薸的抗寒性和适应性的增强,正逐渐向北扩散,危害蔓延迅速,想要控制大薸的危害,主要有3种办法。 其一,物理打捞,也就是人工或机器打捞,这种最费时费力,但也是最环保的做法,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危害。 其二,化学防治,适当选用对水生生物、水源及其他伴生有益植物安全的化学除草剂喷施防治大薸。 其三,生物防治,也就是用大薸的天敌来清除它,而大薸的天敌为大薸叶象,也是一种外来物种。 目前我国主要用到的就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并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这主要是为了减小对水体产生二次危害,至于生物防治,我国目前还没引入。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薸也有很高的价值: 其一,饲用价值。大薸营养丰富,所含的粗纤维较少,同时产量高、易种植、适口性好,是一种很好的猪饲料,目前已成了南方一些地区重要的猪饲料作物。 大薸长满水面后,就可随用随捞每次捞取以不超过50%为宜,这样利于种苗继续繁殖,同时将留下的植株均匀分散开,促进生长均匀,并且其亩产量一般都可达25吨,最高可达75吨。 其二,药用。大薸全株均可作为药材入药,有着驱风发汗、利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感冒,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等问题。 其三,绿化、观赏。大薸生长时能吸收大量的养分,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将其种植于污水中,就能大量的吸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过剩的营养物质,只要利用的恰到好处,那么大薸就是我们改善水环境的好帮手,净化水体的利器。 总之,大薸是一种价值与危险并存的外来入侵植物,大家在清除的同时,也积极地利用起来,这样才能变废为宝。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2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02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4: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春日识植物,一日一更,第126期。凤眼蓝,为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植物。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植物。俗名:水葫芦、水浮莲、凤眼莲。浮水草本,花被裂片6枚,花瓣状,卵形、长圆形或倒卵形,紫蓝色,花冠略两侧对称,直径4-6厘米,上方1枚裂片较大,长约3.5厘米,宽约2.4厘米,三色即四周淡紫红色,中间蓝色,在蓝色的中央有1黄色圆斑,其余各片长约3厘米,宽1.5-1.8厘米,下方1枚裂片较狭,宽1.2-1.5厘米,花被片基部合生成筒,外面近基部有腺毛;雄蕊6枚,贴生于花被筒上,3长3短,长的从花被筒喉部伸出,长1.6-2厘米,短的生于近喉部,长3-5毫米;花丝上有腺毛,长约0.5毫米,3(2-4)细胞,顶端膨大;花药箭形,基着,蓝灰色,2室,纵裂;花粉粒长卵圆形,黄色;子房上位,长梨形,长6毫米,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花柱1,长约2厘米,伸出花被筒的部分有腺毛;柱头上密生腺毛。蒴果卵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原产巴西。现广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生于海拔200-1 500米的水塘、沟渠及稻田中。亚洲热带地区也已广泛生长。全草为家畜、家禽饲料;嫩叶及叶柄可作蔬菜。全株也可供药用,有清凉解毒、除湿祛风热以及外敷热疮等功效。本种还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植物,它可监测水中是否有砷存在,还可净化水中汞、镉、铅等有害物质。写在今日:雨生百谷,万物瑞泽。特此感谢勐养镇周琼女士(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热心提供本期素材。[玫瑰]#一花一草一世界 #治愈 #记录生活中的小美好 #春暖花开奔你而来 #田园生活 #清新自然 #花期已至美好如初 #捕捉身边的花草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