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古文观止》打卡Day121|杂说四(马说) 读《杂说四(马说)》如听一曲千里马的悲鸣,笔墨间满是韩愈对“人才遇识者”的痛惜与呐喊。今日细品这篇借物抒怀的短文,寥寥百余字里既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千古定论,也有“食不饱,力不足”的现实困局,于咏马、叹马、诘问间,窥见中唐士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识才、用才”的深切期盼。 ✅ 开篇立论里的残酷现实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篇便定下全文的核心逻辑——伯乐是千里马的“发现者”与“成全者”,无伯乐则千里马难显其能。紧接着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瞬间将理想拉回现实:世间并非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能辨识人才的人。继而写千里马的悲惨境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本应驰骋千里的良驹,却与凡马一同困于马厩、终至埋没,这份以“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开篇的笔力,为全文“借马喻才、借伯乐喻识才者”的论述主线奠定悲凉基调。 ✅ 析马叹马中的深层矛盾 文中深挖千里马与饲马者的“对立困境”,字字皆是隐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点出千里马有远超凡马的需求,却遭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无知对待;更道破关键矛盾——“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因得不到充足的滋养,连凡马的水准都难以达到,又何谈展现“千里之能”?继而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的诘问强化观点,将千里马的“才与不才”,与饲马者的“知与不知”紧密绑定,暗喻中唐“人才被轻视、被错用”的普遍困境。这份以“马之遭遇”映“人之境遇”、以“饲马者之愚”讽“掌权者之昏”的笔力,是对中唐人才制度失衡现状的尖锐批判。 ✅ 结尾诘问里的愤懑呐喊 文末的双重诘问,更显情感的浓烈:“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先假疑问“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再以肯定式否定给出答案“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没有冗长的议论,只以两句简短的诘问,将对“不识才”的愤懑、对“人才埋没”的痛惜倾泻而出。这份于诘问中藏呐喊的情怀,恰是韩愈“文以载道”主张与对人才命运深切关怀的生动体现——他叹的是千里马,更是无数与千里马有着相同境遇的寒门士人。 需要我针对文中“伯乐与千里马”这个核心关系,补充一些结合现代职场的解读吗?这样能更清晰看到这篇古文对当下“人才识别”“个人价值实现”等话题的借鉴意义。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2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57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