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月球#榫卯#研发 #砖 月壤榫卯砖:传统榫卯的航天新应用 榫卯结构在现代建筑的创新高峰,当属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的“月壤榫卯砖”,它实现了传统工艺智慧与尖端航天科技的深度融合。 其核心突破在于材料与结构的适配:以模拟月壤(含硅酸盐、铁氧化物)为原料,经真空热压烧结成型,全程无需粘合剂,抗压强度超普通红砖3倍,可抵御月震与微陨石冲击。砖体采用高精度凹凸榫卯接口(公差≤0.05mm),零重力下连接强度达0.1GPa,还能适应月球昼夜370℃剧烈温差,避免热胀冷缩开裂。搭配3D打印与“月蜘蛛”砌筑机器人,可高效拼装,如“月壶尊”月球基地模型,内层蜂窝结构能将舱内温差控制在±5℃。 2024年11月,首批月壤榫卯砖已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3年的太空暴露实验,验证力学稳定性、热学适应性与抗辐射能力,为2028年嫦娥八号月面原位建造铺路。其“就地取材”特性,还可推广至火星基地建设,助力深空探索。 这一技术理念也落地地球建筑: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用榫卯结合钢结构,减少钢材用量30%;苏州博物馆通过榫卯石材拼接,适应江南多雨环境;汶川地震重建中,借榫卯“柔性连接”吸收70%以上地震能量。 月壤榫卯砖不仅是航天工程突破,更让传统榫卯跨越时空,为星际探索与地球建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