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1年前
第一颗人造卫星原来是这样的。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历史上的今天 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 探险者1号介绍 卫星重8.22公斤,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千米、远地点2531千米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探险者1号”携带了很多仪器,如盖荣计数器、微流星撞击计数器、测温感应元件、进行了宇宙线和微流量测量,还测量了卫星内部和外壳的温度。它的最大功劳是首次发现了地球辐射带,后称为范·艾伦辐射带。这个辐射带内的高能带电粒子对载人空间飞行和卫星材料、仪器都有一定的危害。“探险者1号”卫星于1958年5月23日停止工作。 探险者系列 探险者系列是美国最早的、也是历时最长的科学卫星系列,自1958年1月探险者1号发射以来,美国共发射了74颗探险者卫星,而且该系列卫星的发射还将一直延续到21世纪。探险者卫星的主要任务是:(1)探测地球大气层和电离层;(2)探测磁层和行星际空间;(3)探测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现象;(4)探测地球的形状、磁场和地球表面。 初期的几颗探险者卫星都是小卫星,其质量在14--65千克之间。其中最著名的是探险者1号卫星,它不仅是美国的第一颗卫星,而且首次发现了围绕地球的辐射带,后人称为范·艾伦带。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苏联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卫星新闻整理 事件概述 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 1,又称“卫星一号”)。这一壮举标志着人类正式开启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卫星详情 • 发射时间:1957年10月4日19时28分(莫斯科时间) • 发射地点: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 运载火箭:R-7洲际弹道导弹(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4%B2%E9%99%85%E5%BC%B9%E9%81%93%E5%AF%BC%E5%BC%B9/2641281)改装 • 卫星质量:83.6千克 • 卫星直径:58厘米 • 轨道参数:近地点215千米,远地点947千米,轨道倾角65度,周期96.2分钟 • 任务设备:两个雷达发射器、四个天线、温度和气压传感器、无线电发射机 科学意义 • 首次太空信号:卫星以20.005兆赫和40.002兆赫频率向地面发送“哔拍-哔拍”无线电波,持续22天直至电池耗尽。 • 大气研究:通过传感器获取高层大气密度、温度及气压数据,验证无线电波在电离层的传播特性。 • 技术验证:证明人类可将物体送入地球轨道,为后续航天技术奠定基础。 历史影响 • 太空竞赛开端:直接引发美苏太空竞赛,推动全球航天技术飞速发展。 • 科技发展加速:促使美国成立NASA,加大科研投入,间接催生互联网、GPS等现代技术。 • 社会观念变革:改变公众对宇宙的认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后续事件 • 美国反应:1957年12月6日,美国首次卫星发射失败,加剧“斯普特尼克危机”。 • 苏联成就:1957年11月3日发射“斯普特尼克2号”,搭载小狗莱卡进入太空。 • 长期影响:至1958年1月4日卫星坠毁前,共绕地球飞行1440圈,飞行距离约7000万公里。 趣闻轶事 • 命名争议:卫星代号“D物体”,发射前夕因赫鲁晓夫(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BC%E5%9F%BA%E5%A1%94%C2%B7%E8%B0%A2%E5%B0%94%E7%9B%96%E8%80%B6%E7%BB%B4%E5%A5%87%C2%B7%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