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03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拾哲记3周前
情绪是什么?我陷入情绪的时间比陷入思维的时间多。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指思考,还包括情绪及所有无意识心理(如情绪反应模式)。 情绪产生于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也可说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比如,攻击性、敌对性想法会聚集愤怒的能量,让身体进入“战斗准备”;感到身心受威胁的想法会促使身体收缩,这便是恐惧的身体反映。研究表明,强烈情感会引发身体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正是情绪的身体或物质层面体现。 通常你无法察觉所有思维模式,唯有通过观察情感,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若感受不到情绪、切断与情绪的联系,最终会在纯生理层面体验到它们,比如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近年来已有不少相关文章,此处不再细说。 你被思维、喜好、判断及分析控制得越多(即观察者意识越少),情绪能量负荷就越强,无论你是否察觉。而且,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显化为外部事件,比如内心藏有愤怒却未察觉、未表达的人,更容易被其他愤怒之人莫名攻击——因为他们散发的愤怒波动,会无意识触发他人内心潜伏的愤怒。 若难以感受情绪,可先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从里至外感受身体,这会帮你感知情绪,后续会对此展开详细讨论。 有人会疑问: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可有时二者会有分歧,比如思维说“不”时情绪说“好”,反之亦然。其实,若想真正了解思维,身体总会给出真实反映,你只需在体内观察、感受即可。若二者分歧明显,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真实——这种真实并非指“你是谁”的终极真理,而是你当下思维状态的相对真实。 表面思维与无意识精神活动的冲突很常见,你或许暂时无法将无意识思维转化为觉知、无法感受它,但它总会以情绪的形式在身体上反映,帮你察觉。用这种方式观察情绪,与“倾听、观察思维”异曲同工,唯一区别是:思维存在于大脑,情感却有强烈生理成分,所以你能在体内感受到它。 此时,你只需允许情绪存在,而非被它控制——你不再是情绪本身,而是观察者。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会被意识之光照亮。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9: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