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3号线 东坝北→东四十条 全程车内广播 #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3号线 #地铁报站 #发现中国之旅 北京地铁3号线虽然编号很靠前,但相比于编号相近的线路开通晚了很多,这是因为规划在不断变动,3号线几版规划的部分线位都让其他线路抢占并先于3号线开通。3号线最早出现在北京地铁规划中是1957年,当时请苏联专家规划了第一版线网图,但是当时资金极其匮乏,在1965年缩减成“一环两线”方案,其中从西直门至青龙桥的线路就是3号线。1971年,3号线在原有规划中继续延伸,成为了一条西至香山,东至首都机场的长线,2号线修建时在西直门和东四十条按照准6B编组规格预留了3号线的完整站台结构。1993年,3号线规划进行缩减,成为了一条西起四季青,东至望京的线路。21世纪初,随着13号线的横空出世,3号线的规划再一次被搁置,连接首都机场的任务交给了13号线支线。随着北京申奥成功,连接首都机场的轨道交通改为独立修建,逐渐演变成了首都机场线。2009年,4号线通车,占用了原3号线的部分线位,并使用了西直门的预留站台,3号线规划再次变更。此时3号线和6号线是两条平行的穿城而过的东西向线路。3号线西起于五路,东至东坝。随着通州新城的发展,6号线的重要性被提升,而规划的S1线止于五路,西边的石景山和门头沟新城交通需求也很迫切,于是将3号线和6号线中段的线位进行了对调,两条线在市中心“拧了一次麻花”。后由于文物保护问题,3号线走景山前街的线位无法修建,不得不再次更改规划,只能和6号线并线,走地安门大街地下,不过这样修建难度更大,还有重复建设的嫌疑,还会在市中心出现平安里这个四线换乘车站。东段线位基本不变,西段经阜成门、甘家口、白堆子、航天桥、西钓鱼台最终到达田村。中段修建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又被搁置。2016年,3号线决定开工建设难度较小的东段(东四十条-东坝北)。此时的3号线已经不同于上世纪规划的3号线,如果再采用小编组,后果可想而知。于是北京地铁打破既有预留限制,决定在东四十条站2号线预留站台下方再挖一层作为3号线站台,这样3号线可以采用更大编组,原预留站台作为站厅的一部分。工人体育场站和朝阳公园站在建设时已为3号线做出预留,所以为方便的节点换乘。团结湖站位于东三环下方,10号线为分离岛式站台,该站开创性地在10号线站台上暗挖出一条通道,用于换乘,该通道有几部垂直于10号线站台的扶梯,通往10号线站厅,扶梯出口正对3号线站厅,换乘非常方便。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1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北京东坝区域潜力书包小区——康静里 北京朝阳区东坝的康静里小区建成于1994年,以6层无电梯的板楼为主。多为“一梯三户”或“一梯两户”设计。户型以**中小户型**为主,常见的有:一居室:40-50平米左右(少量),两居室:50-70平米左右(主力户型),三居室:70-90平米左右(相对较少)。一对一北京中学三分校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初中,未来极具发展。 优劣势分析 优势: 地理位置相对便利:处于东坝的核心居住区,生活氛围成熟。东坝本身位于朝阳区东北部,虽然不算市中心,但相对五环外很多区域来说,离市区(如望京、国贸)的距离尚可接受。 公交:小区周边公交线路较多。 地铁:距离3号线东坝站大约1.5Km。 自驾:靠近东五环(平房桥)、机场第二高速、姚家园路等主干道,进出城相对方便(但高峰期易拥堵)。 底商丰富:小区内部及周边街道(如东坝中街、康静街)底商非常发达,各种便民小店、果蔬店、便利店、小餐馆、理发店、药店、银行网点等一应俱全,日常生活所需基本步行即可解决。 购物中心:金隅嘉品Mall、万达广场(东坝店)。 菜市场:周边有多个便民菜市场或大型超市(如京客隆、永辉等),买菜方便。 医疗:附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坝院区)等。 教育:对应北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北京中学三分校初中。 劣势: 房龄老:30年的楼龄是硬伤。外观陈旧、设施老化、影响公积金贷、无电梯高层比较累 小区环境一般:绿化率不高,公共活动空间有限,物业管理水平通常不高,公共区域的维护、卫生、安保等可能不尽如人意。 户型设计:部分户型存在厅小、暗卫、朝向不佳等设计上的缺陷。 总结: 康静里是一个典型的北京老牌居住社区,核心优势在于地理位置尚可、生活配套极其成熟便利、价格相对低廉。它非常适合预算有限、也、对于学区有一定要求,对生活便利性要求高、能接受老小区环境。 #买房 #优质好房 #好房推荐 #学区 #带你看房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1972年,太平湖在修环城地铁(今2号线)时被填平,原址上建成现在的地铁检修车辆段,北京从此失去了这一片水域,“太平湖”之名也逐渐被人们所谈忘。此后随着“地铁太平湖车辆段”和“太平湖小区”的出现,才使人们对“太平湖”三个字多了一些记忆。1998年,由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开发、城乡集团三公司承建的国内首创地铁平台式住宅工程,在北京地铁太平湖出口处建成,为我国城市综合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2005年8月,水务部门启动北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时,将“重现太平湖”列入规划。但“新太平湖”并非在原址上复建,而是将北护城河西直门暗涵至新街口大街段拓宽改造而成。水源来自于密云水库,经京密引水渠、昆玉河、长河、转河流入北护城河松林闸。由松林闸抽水泵提升至西直门暗涵出口注入太平湖,再流入北护城河。 2号线的车辆段,曾经是老舍先生投湖的地方,之后被填平后成为了一片平地,在此基础上建设了这个车辆段。如今虽然湖已不见踪影,但太平湖的名字还是保留了下来。现如今在一栋十几层的居民楼下,有两个涵洞,地铁从中穿行而过,进入车辆段。两栋楼之间裸露的铁轨长度不足百米,当列车从中穿过时,空间叠加的奇妙感扑面而来。不过稍显遗憾的是,列车进出这段轨道的频次并不高,主要集中在上午9:00到10:00之间。北师大教授童庆炳曾回忆:“太平湖是豁口外一个很大的湖,波光粼粼……豁口外的护城河水十分洁净,它蜿蜒向东又向西;一堤之隔的太平湖的湖面很大,夏天清爽宜人,游人可以在这里纳凉;冬天结冰,可以在冰上滑冰。湖中心有一座弯弯的长长的窄窄的由南到北的小桥……我们常常在吃过晚饭后,从北师大东门出发,三三两两来到护城河和太平湖之间的一个简陋的小茶馆,茶水不过一分钱,我们坐在那条凳上,悠闲地谈天说地,既可望着护城河水默默地流淌,又可掉过头来欣赏太平湖的碧波所掀起细浪的跳跃。”
00:00 / 1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