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6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观竹思怀,感怀太祖《咏竹》之志 晨起推窗,长虹小区一栋的阳台上,几竿翠竹正迎着晨光舒展枝叶。风过处,叶叶相击,似有清声入耳,恍惚间竟与明太祖朱元璋《咏竹》诗中“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的意境重合。凝视着这抹苍绿,再回味那首诗,心中便多了几分对竹、对人、对志的体悟。 朱元璋的《咏竹》,字字如竹骨般挺拔。“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写尽了竹子在重压下的姿态——纵被风雪摧折,枝梢低垂,却始终坚守着不沾污泥的底线。这让我想起他早年的坎坷:从放牛娃到游方僧,再到投身乱世,命运的“风雪”从未停歇,可他从未向困顿低头,更未与污浊同流。这份“不着泥”的坚守,恰是他后来定鼎天下的底气。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则藏着破云见日的豪情。竹子的坚韧,从不是消极忍耐,而是默默积蓄力量,等东风起、暖阳至,便直上云霄,与天并肩。这让我读懂了他诗中的抱负:乱世之中,他看到的从不是绝境,而是“红日出”的希望;他积蓄的也不只是兵力,更是“与天齐”的格局。这份在困厄中不灭的理想,恰是成大事者最珍贵的品质。 再看自家阳台的竹,虽无诗中雪压之境,却也有风雨中的姿态。春日抽新笋时,它们总贴着地面生长,似在低头汲取养分,这是竹的“谦”——深知扎根越深,方能站得越稳。待到枝干渐壮,便一节一节向上攀,哪怕狂风来袭,弯而不折,这是竹的“韧”——明白唯有坚韧,才能抗住岁月的打磨。 人活一世,不也该如竹这般?得意时,学竹的“谦”,记得“低头”看路,莫让名利遮了眼;失意时,学竹的“韧”,守住“不着泥”的本心,相信“红日出”的转机。朱元璋的诗,与其说是咏竹,不如说是自画像——他以竹明志,告诉世人: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从不低头,而是低头时不失骨气;真正的远大,从来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困境中仍怀“与天齐”的信念。 风又起,阳台的竹影在窗上摇曳。此刻再看它们,便觉每一片叶都藏着深意:谦是立身之本,韧是成事之基,而那份在平凡中坚守的理想,恰是让生命如竹般常青的养分。或许这就是古人爱竹的缘由——它从不是空洞的象征,而是能照见人心、指引前路的镜子。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