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瀛8月前
洛阳龙门石窟攻略 前期准备 ●门票预订:可提前7天通过龙门石窟官方公众号等渠道预订门票。 ●了解开放时间:通常售票时间为8:00-16:30,停止检票时间为17:00,清场时间为18:00,具体以景区公告为准。 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飞机可先到洛阳北郊机场,再转乘市内交通前往;火车可到洛阳站、洛阳龙门站,洛阳龙门站离景区更近;也可选择乘坐长途巴士到洛阳汽车站,再转车前往。 ●内部交通:景区内有观光电瓶车,在东北服务区、西北服务区、礼佛台、白园等设有站点;还有观光游船,在奉先寺下、礼佛台设有码头。 景点介绍 ●西山石窟: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摩崖群雕,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最大佛像;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石窟,洞内“华盖”窟顶、三世佛造像等雕刻精美;万佛洞是唐代皇家石窟,洞内刻满了15000余尊小佛像。 ●东山石窟:虽规模小于西山石窟,但也有不少精美的造像和洞窟,如擂鼓台三洞、看经寺等,从东山石窟可俯瞰伊河风光和西山石窟全景。 游览路线 ●经典路线:适合体力充沛者,大石门入口-龙门桥-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伊阙桥-擂鼓台三洞-看经寺-礼佛台-香山寺-白园。 ●亲子游路线:大石门入口-松林-龙门桥-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奉先寺-古阳洞-礼佛台-香山寺九老堂-白园乐天堂-白园诗廊。 ●阖家游路线:大石门入口-龙门桥-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奉先寺-伊阙桥-礼佛台。 ●书法游路线:大石门入口-龙门桥-伊阙门-陈抟十字碑-宾阳中洞-奉先寺-古阳洞-香山寺乾隆御碑亭-白园诗廊。 美食推荐 ●龙门古街:位于西北服务区,有特色美食、快餐小吃、饮品甜点等。 ●龙门水席园:在东北服务区游客中心一楼,主打洛阳水席,价位亲民、味道正宗。 ●龙之面:位于白园北100米,有品种丰富的特色河南面食。 #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攻略 #卢舍那大佛 #旅游推荐官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李红LH2周前
河南&山东行第6天(10月13日):洛阳一日游,线路:龙门石窟→白马寺→西工小街→应天门→明堂→天堂 又见龙门石窟 今天天气晴朗,8:30到达龙门石窟,门票包含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历经了北魏等十几个朝代,大规模断续营造1400余年,现存2300多个洞窟,近11万尊造像,每一尊都承载着千年风霜。景区被伊河分成东、西两边,西山上大大小小的洞窟密密麻麻分布在崖壁上,保存较好的佛像精美绝伦,每一尊都饱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还有很多佛像在岁月和劫难中残缺,空荡的佛龛像在无声叹息。必看的有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莲花洞、万佛洞、卢舍那大佛。最震撼的当属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高17米,传说是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刻,五官饱满、眉眼低垂、神情安详,站在大佛面前,有一种“我在看佛,佛也在看我”的奇妙错觉。到达东山脚下,与卢舍那大佛对岸而立,卢舍那此刻是我眼中的风景,我却永远只是卢舍那千年之外的一个过客。东山石窟规模很小、香山寺有蒋宋别墅、白园是白居易纪念性墓园。 作为中国第一古刹,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承载着近两千年的历史记忆,它是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释源”与“祖庭”。踏入其中,红墙映日,古木参天,殿堂错落,香烟袅袅,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无意间走入了藏经阁旁清幽小院——止语茶舍,享受了片刻静谧时光。寺院内建有独具一格的外国佛殿:泰国佛殿金碧辉煌、缅甸佛殿庄严肃穆、印度佛殿神秘异域。 西工小街是洛阳市西工区标志性街区,等同于各地的文商旅融合的步行街,下午比较冷清,晚上热闹非凡。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宫城正南门,始建于605年,原名“则天门”,705年为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里看到的东阙、西阙及廊庑遗址,都能想像出它原来的高大、宏伟。现在重构的应天门,高50.3米,仿唐代官式宫廷建筑风格,由台基、城楼、朵楼、阙楼、飞廊、连廊等组成,能让你沉浸式体验大唐风华。夜幕降临,应天门、明堂、天堂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站在天堂9层看洛阳城夜景,灯火在脚下铺开,车灯缓缓流动,应天门和明堂的轮廓被金光照亮,安静地立在城中央,洛河成了一条黑绸子,倒映着岸边的光点,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织,让人沉醉不已。 21点回到酒店。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佳评6661月前
【一人一车环游中国 】第49天 2025年9月28小雨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皇家石窟寺遗存之一。以下是其详细历史介绍: • 名称由来:龙门原名伊阙,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炀帝建都洛阳,因宫城正门正对伊阙,便赐名“龙门”,沿用至今。 • 开窟背景:石窟开凿始于印度,3世纪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灾害频发,佛教“现世受难,来生享福”的思想盛行,开窟造像蔚然成风。龙门地处北魏京都洛阳城西南,石质优良,适合雕刻,成为开窟造像的理想之地。 • 营造历程: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等朝代,持续营造长达400余年。北魏时期,古阳洞、宾阳中洞等洞窟开凿,形成第一次造像高潮,造像风格呈现“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唐代是龙门石窟的鼎盛时期,造像数量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形成了“躯体丰腴,面相圆润”的大唐风范,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 衰落历程:金朝至元朝,战乱频发,龙门石窟遭到破坏。清末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文物盗贼与文物奸商勾结,对石窟进行疯狂掠夺,致使大量造像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门石窟历经浩劫和自然灾害,损失惨重。 • 现代保护:1948年洛阳解放后,龙门石窟受到保护。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
00:00 / 16: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2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