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守岛官兵:以岛为家,铸就'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忠诚丰碑 西沙群岛的守岛官兵长期以来秉持着“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精神,这一精神是对他们忠诚职守、艰苦奋斗最真实的写照。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西沙岛屿上,官兵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如烈日、狂风、缺水少电等极端条件,还承担着保卫国家海疆安全的重任。 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比如在荒芜的海岛上种植树木,改善生态环境,尽管最初的“扎根树”不易存活,但这种努力世代传承,体现了西沙官兵对建设绿色岛礁的坚持和奉献。在西沙,植树不仅是美化环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标志着守岛官兵坚韧不拔、扎根海岛的决心。 除了生态保护,西沙守岛官兵还积极参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包括保护海龟、海鸟、野牛等岛上野生动物,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他们在守卫国家的同时,也守护着这片海域的生态平衡。 此外,守岛官兵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如“铭史砺志卫海疆”主题活动,强化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与抗战精神,激励新一代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誓死守卫国家的每一寸领土。 这些事迹和活动彰显了西沙官兵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对职责的无悔担当,他们的故事在社会各界广泛传播,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国防事业。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1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2
《战士第二故乡》是由我原所在部队的兄弟部队东福山岛守岛士兵张焕成创作,以诗歌《以岛为家》修改形成歌曲。歌曲的创作,源于对戍边将士“以岛为家、以苦为乐”的深情凝望。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用“山是我的好战友,海是我的亲兄弟”这样质朴的旋律,道出了战士们把他乡作故乡的赤诚——那片曾用脚丈量过的土地,那片曾用青春守护的海疆,早已超越地理的概念,成为刻在生命里的精神原乡。它想传递的,是“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家”的奉献,是把对祖国的爱,融进一草一木、一礁一石的坚守。 而于我而言,嵊泗列岛的花鸟岛,就是这样的“第二故乡”。那座悬在东海碧波里的小岛,曾是我青春里最亮的坐标:记得清晨哨所前翻涌的浪花,像无数双凝视的眼睛;记得傍晚码头上摇晃的渔船,载着归人的烟火气;记得礁石上被海风磨得光滑的贝壳,藏着我们用乡音讲的笑话;记得暴雨里一起加固过的帐篷,彼此的体温焐热了潮湿的夜晚。如今离开多年,梦里仍会听见海浪拍岸的节奏,像当年战友们整齐的步伐;想起那片蓝,不是简单的海色,是青春里最纯粹的底色——那里的风,吹过就不会忘;那里的人,并肩过就刻进肠。 这或许就是“第二故乡”的意义:它让我们明白,有些地方,一旦用真心驻足,就成了灵魂的锚;有些人,一旦用热血相伴,就成了永远的牵挂。就像有首歌里唱的,“待到那明月照海岛,正是我巡逻归来时”,而我心中的那轮明月,永远照在花鸟岛的浪尖上,照在那段用青春“驻守”过的时光里。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