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12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6
00:00 / 09: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97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刑罚录:唐宋清鞭刑执行全过程 你知道吗?从上古时期到清末,鞭刑一直是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唐、宋、清三代鞭刑的执行全过程,看看这千年刑罚是如何演变的。 先来看唐代。虽然《唐律疏议》将鞭刑改为了杖刑,但在特定场合,鞭刑依然存在。根据《唐六典》记载,行刑前,官吏需仔细核对囚犯身份与罪状。刑具是特制的熟牛皮官鞭,长六尺,径粗一寸。行刑时,囚犯需褪去上衣,俯卧于地,两名衙役按住其手足,行刑手挥鞭击打背部,每十鞭更换一次行刑手,确保力度均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还记载了鞭伤的治疗方法,可见当时鞭刑的普遍性。 到了宋代,鞭刑制度更为系统。《宋刑统》明确规定,鞭刑主要适用于军事和特定罪犯,其中“鞭背”被称为常见刑罚。宋代鞭刑的刑具分为长鞭和军鞭两种。行刑前,医师需检查囚犯身体状况,确定能否承受刑罚。行刑时,囚犯需跪地,双手缚于木桩,记录官高声报数,每鞭间隔约半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对鞭刑数量有严格限制,单次鞭刑不得超过五十,且需分次执行,这体现了宋代“慎刑”的立法思想。 再来看清代。鞭刑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大清律例》将鞭刑列为正式刑罚,与传统的笞杖刑并存使用。清代鞭刑的刑具采用特制的皮鞭,长七尺五寸,鞭身由牛皮编织而成。行刑时,囚犯需脱去上衣,跪于行刑台,鞭打部位以背部为主,严禁击打头面、胸腹等要害。每鞭力度需均匀,鞭痕需清晰可见,监刑官全程监督,发现违规立即制止。清代鞭刑分三等:二十、三十、四十,行刑时还需记录每鞭落点,避免重复击打同一部位,这体现了清代刑罚的人道主义考量。 从唐代规范行刑,到宋代文武分途,再到清代民族特色,鞭刑的执行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演变。每个时期的行刑方式都深受当时法律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法治的重要窗口。1905年,随着清廷颁布《删除律例内重法折》,鞭刑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结束了它数千年的刑罚生涯。 #刑罚 #鞭刑 #唐朝 #清朝历史 #宋朝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