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8月前
**“穷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一个极具特色的虚构神灵,其形象承载着人们对摆脱贫困、追求富足的朴素愿望。关于穷神的传说与习俗融合了神话、历史与民俗智慧,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表达: --- ### **一、起源与传说** 1. **姜子牙封神说** 最主流的传说与《封神演义》相关:姜子牙封神时,其前妻马氏因嫌贫爱富与他离婚,后见姜子牙封神又纠缠讨封。姜子牙怒斥其为“穷神”,规定“逢破即归”(即只能在破败之家停留),故民间在破五日(正月初五)或初六送穷,防止其久留。 2. **颛顼之子说** 部分古籍记载穷神为上古帝王颛顼之子,性格怪癖,喜穿破衣、吃剩饭,死后化为穷鬼,专扰贫穷之家,需以仪式驱赶。 3. **“穷子”人格化** 唐代《文宗备问》提到穷神原型为“穷子”,是颛顼时代一名死于正月的宫人,后世将其神格化,形成“送穷”习俗。 --- ### **二、穷神的形象与象征** - **外貌特征**:民间描绘穷神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手持破碗或扫帚,象征贫穷与晦气。 - **双重性质**: - **消极象征**:代表贫困、厄运,需驱逐。 - **戏谑意味**:百姓以幽默态度应对困苦,如河北剪纸将穷神刻画为滑稽小丑,体现“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 --- ### **三、送穷神的仪式** 1. **时间差异** - 北方多在**正月初五(破五)**送穷,与迎财神同日,体现“破旧立新”; - 南方如广东、福建则延至**正月初六**,与“开市”结合,祈求生意兴隆。 2. **仪式形式** - **弃秽物**:清扫房屋,将垃圾称为“穷土”扔到十字路口,寓意“穷去富来”。 - **焚纸像**:用稻草或纸扎成穷神像焚烧,山西一些地区边烧边念:“穷神穷神,速离我门,好年好月,永不上身!” - **食物驱赶**:陕西吃“五豆粥”(五种豆类煮粥)象征“五穷尽散”;客家用萝卜糕“堵穷神嘴”。 - **行为禁忌**:初六忌串门,防止“穷气”传染;商家开业前放鞭炮“崩穷”。 3. **地方特色** - **广东**:以芭蕉叶折成小船,载穷神模型顺水流走,称“送穷船”。 - **潮汕**:用甘蔗叶扎扫帚扫穷,因甘蔗寓意“节节高升”。 - *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4
00:00 / 07: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97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0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7: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