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贝宁9月前
《4分33秒》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无声”的作品,由美国现代作曲家约翰·凯奇创作。该作品最早为钢琴而作,后“改编”有交响乐团版本。毫无疑问,这部作品从诞生伊始,就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争议。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被不少乐迷批评为作秀;但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充满着各种音色:约翰·凯奇展示的这段空白其实就是展示了生活本身,展示了那些我们在明确的目的之外而忽略了的内容,包括空气的流动、钟表的嘀嗒、观众的呼吸与咳嗽、地板与鞋子间的踢踏,双手的摩挲甚至吞咽口水的声音,以及会出现的各种偶然或者说不确定性,都有可能结构成这部作品本身——这种观点或许和约翰·凯奇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相似。凯奇是深受禅宗影响的,他还用过中国的《易经》占卜来获取音阶而作曲,音乐创作在他那里成为了一种“毫无目的的游戏”,追求一切顺其自然的手法。从这个层面来讲,《4分33秒》有禅的意味,禅的方式不是细水长流的方式,而是突然的转折,是当头的棒喝。这件作品横空出现在音乐与艺术的进程中,相当于马塞尔·杜尚的名作小便池《泉》。而在《4分33秒》这首作品中,当我们明确的目的落空后,我们或许才有可能发现原来音乐其实是广阔的,声音其实是广阔的,人生其实也是广阔的。进一步你会看到,在生活中,任何时候当你放下执念,或者跳脱出来彻底沉入自己之时,一切都会清晰可见,一切都将是禅,就像《六祖坛经》中所写:“于自性中,万法皆见”。凯奇的《4分33秒》或许就是给各位听众这样的一个契机,给在生活中的人们提个醒。#音乐 #音乐分享 #音乐现场 #音乐推荐 #fyp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2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