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ω乄y5月前
香山脚下的碧云寺院内有四处与中山先生有关的纪念地。 一是孙中山纪念堂,这里原为普明妙觉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灵柩移至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暂厝。1929年5月移灵南京前,在普明妙觉殿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之后这里被辟为“总理纪念堂”。1956年更名为“孙中山纪念堂",宋庆龄亲笔书写了“孙中山纪念堂"匾额。 二是孙中山纪念碑,纪念堂后,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在其北侧竖立着一座汉白玉六面棱柱体石碑,高约3米,每边长约0.5米,碑的顶部为锥形碑首。碑身东面雕有孙中山先生头像,其上侧刻有“孙中山先生遗像”七个字,头像下为纪念中山先生兵工政策六十四字铭文,石碑另外五面亦有铭文。1929年5月26日,将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移至南京前,国民革命军方振武将军率部下,义务将碧云寺通往京城的道路进行整修,以便搭载孙中山先生灵柩的车辆平稳通过。道路修缮后,为纪念义务修路,特立纪念碑--“修路纪念碑”。因碑上刻有孙中山先生第一、二次兵工宣言的内容,被称为“孙中山兵工政策纪念碑”“方振武筑路碑”,又因其雕刻有孙中山先生雕像,也称“孙中山画像纪念碑”“孙中山纪念碑”。最初竖立于颐和园东宫门外“涵虚罨秀牌楼”,1983年迁移至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东南侧。 三是孙中山先生衣冠冢,金刚宝座塔下,其基座内嵌有“孙中山先生衣冠冢”。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其灵柩于4月2日移至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暂厝,直1929年5月中山陵落成后移往南京。移灵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从楠木棺内移至欧式铜棺中,换棺时从遗体上换下来的民国大礼服、大礼帽安放在原厝的西式楠木棺内,封存在金刚宝座塔中。故将曾停放孙中山先生及衣冠封存谓之“总理衣冠冢”。1949年以后更名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四是中山柏,金刚宝座塔顶部基座后侧,有一株侧柏,因枝分九杈,酷似九龙腾舞,故名“九龙柏”,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二次到北京。期间来到香山碧云寺,登上金刚宝座塔的塔顶,当他走到塔顶基座后侧时,看到一株有九个枝杈的柏树。但不知何故,这株柏树却被绳索缠绕,上面还压着石块,已濒于枯萎。中山先生后把缠绕在树上的绳索解开,并清理了压在上面的石块。柏树的枝杈随即舒展开。随后令寺内的僧人提来两桶清水,亲手浇灌。并告知僧人,要时时予以浇灌,使其得以滋润而长生不萎。而今,这株柏树长势良好,故又称”中山柏”。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