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程聪林1年前
筋骨的养生理论 传统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人体的骨组织以及骨髓的质量与密度源于肾精的生化。人除了有肉眼,我们的身体也有“眼睛”,骨节与骨节之间的缝隙,也称为骨眼,所以民间俗语有“节骨眼”的说法。 古人常提到:“坏就坏在节骨眼”上,人体的各个骨关节也是垃圾和浊气最容易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四肢末端的骨关节。手掌的指关节与脚掌的趾关节的末梢,是人体阴阳交表之所在。末梢循环属于人体气血循环的最末端,属于人体微循环的一部分, 也是阳气相对较弱的地方。俗话说“十指连心”,四肢末梢循环的情况,也直接反映着人体微循环及各个脏腑循环的情况。 而骨与骨之间,就通过筋相连。筋为肝所主,筋(肌腱) 的营养来源是从肝而得。筋附于骨节,筋的弛张收缩,使全身肌肉关节运动自如,故又有“肝主运动”之说。筋在得到充分营养供应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协调运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意思是男子一般到了五十六岁左右,就可能感到身体的活动不够灵便,说明肝与筋,筋与骨之间的关系,而身体每个环节的灵活性与脏腑器官也有着密切联系。 古人留下的许多俗语,都将健康、寿命与筋骨紧密联系起来。如:“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老人多摇扇,筋骨更舒展。”“老筋长,寿命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老筋太短,寿命难长。”等等,这些俗语是数千年来民间养生保健经验的口口相传。 骨是人之架,筋是骨之束。筋缩而骨节粘,筋拔而骨节开。筋萎缩骨质松。筋又靠气血营卫,靠神经调理,靠血液供养。支撑人体之骨架有七十二节。在七十二节中负荷最重的是膝关节, 其次是踝关节,还有腕关节,以及指关节。每个骨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身体的重要关卡。 传统中国武术中讲究“内外兼修,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为了提高功夫的造诣,专有一门伸筋拔骨的训练方法,来达到锻炼筋骨皮之目的。筋骨历来是炼武术的重点,同时在武术运动中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部位。因此在传统的武术运动中,人们逐步总结出一门独特的医学——中华传统武医,用来专门应对武术运动的筋骨损伤,以及内脏损伤(内伤)。 #贵生文化 #贵生传承 #贵生学堂 #中华文化 #认知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6: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58: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骶骨脊索瘤:被忽视的“隐形杀手”科普解读 骶骨脊索瘤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较大的肿瘤,它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下面为你详细科普: 一、疾病本质与来源 在胚胎发育早期,脊索是构成原始中轴骨骼的重要结构 ,会逐渐退化,最终形成椎间盘的髓核等结构。然而,当部分脊索组织残留并发生异常增殖,就可能发展为脊索瘤。骶骨因处于脊柱末端,残留脊索细胞相对较多,成为脊索瘤的好发部位之一。 二、发病特点 - 人群分布:骶骨脊索瘤发病率较低,仅占骨肿瘤的1% - 4%,多见于40 - 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生长特性:它是一种局部侵袭性很强的肿瘤,像树根一样,会沿着骶骨及周围组织间隙生长,破坏骨质,侵犯附近的神经、血管、直肠、膀胱等重要结构。 三、典型症状 - 疼痛:早期常表现为骶尾部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在久坐、久站、排便时疼痛加剧。 - 神经压迫症状:当肿瘤侵犯骶神经时,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比如排尿困难、便秘、尿失禁、大便失禁等。 - 肿块:部分患者可在骶尾部皮下摸到质地较硬的肿块,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 。 四、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X光片可初步发现骶骨骨质破坏;CT能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判断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关系。 - 病理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这是确诊骶骨脊索瘤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 五、治疗方式 - 手术治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骶骨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难以完全切除干净,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50% - 80% 。 - 放射治疗:传统放疗对脊索瘤敏感性较低,但随着技术发展,质子重离子治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新型放疗技术,可在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患者。 - 其他治疗:目前针对脊索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部分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广西刘斌 #广西骨肿瘤#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骨类器官组织透明化:看清骨再生全过程! 大段骨缺损修复一直是临床难题,传统方法如金属植入、异体骨移植存在排异、供体短缺、骨整合差等问题。能否让干细胞“自己长出骨头”?这篇发表于 Advanced Materials 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 技术亮点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 GelMA/AlgMA/HAP(明胶/海藻酸盐/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墨水,通过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构建出厘米级、可自矿化的骨类器官。 模拟天然骨基质结构:有机(胶原)+无机(羟基磷灰石)双相复合 实现长期培养(>40天)与多细胞分化(成骨、软骨、脂肪) 自矿化能力强,40天内形成类松质骨结构,力学性能接近天然骨! ✅ 关键发现 骨类器官在体外可自主矿化,形成高密度钙磷沉积(μCT验证) 植入裸鼠皮下后,20天即可形成骨样组织,40天具备血管网络与骨髓样微环境 转录组分析揭示:PI3K-Akt、MAPK、钙信号等多条通路协同驱动成骨分化 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8周内实现61.6%骨体积再生,远超对照组! ✅ 组织透明化:直击“骨头里”,看清再生全过程! 利用组织透明化技术(佳维斯FDISCO透明化方法),将矿化骨类器官变透明,保留荧光信号 结合光片荧光显微镜与3D重建软件,首次实现骨类器官内部血管网络、细胞分布、矿化热区的无损全景成像 无需切片即可观察骨类器官内部复杂结构,精准定位成骨、血管化、免疫细胞浸润区域 为骨再生机制研究提供“看得见”的3D数据,突破传统二维切片信息局限! 🎯 总结 这项研究首次实现了基于骨基质启发的“自矿化骨类器官”构建,并通过组织透明化技术看清其内部再生全过程,突破了传统骨组织工程在结构仿生、力学性能和细胞功能整合方面的瓶颈。 #组织透明化 #类器官 #骨再生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