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 #木兰诗 #花木兰#启蒙早教 #古诗词 #飞花令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基本信息 - 最早收录: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 - 经典版本:北宋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所辑录的版本。 - 故事背景:发生于北魏时期,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侵扰,朝廷规定每家派一名男子从军。 内容情节 - 代父从军:木兰因父亲年老、家中无长兄,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出征前准备好鞍马,踏上从军征途。 - 十年征战:战士们千里迢迢奔赴战场,行军如飞,在北方的寒夜中伴随着金柝声,清冷月光照着铁甲战衣。木兰历经十年征战,最终得胜而归。 - 得胜还乡:木兰战功赫赫,却推脱高官厚禄,归心似箭只想回家。回到家后,她身着女儿装,出门看望战友,众人方知其为女子。 主题思想 #月歌行全员双结局邀你来选 - 女性英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挑战了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展现出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形象。 - 忠孝两全:木兰在家勤劳孝顺,为父母分忧;从军后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体现了忠君爱国的精神。 艺术特色 - 叙述结构:情节简单但详略得当,略写征战生活,详写出征前和得胜回朝。使用数字和方位词汇,多次重复列举描写,使诗歌具有节奏性和音乐性。还采用问答体和人称视点转换,便于对唱和戏剧化改编。 - 人物刻画:刻画了性格鲜明的木兰形象,她从勤劳持家的闺阁少女,变成替父出征的勇敢女性、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最后又回归闺阁女儿形象,丰富了木兰的人物性格。 - 修辞手法:运用大量排比、互文、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排比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互文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木兰诗》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代表了北方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木兰的故事也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对木兰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7
00:00 / 06: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逢入京使》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逢入京使》学习笔记(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一、 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逢入京使》 作者: 岑参(唐代,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体裁: 七言绝句 主题: 思乡与报国、柔情与豪情交织的复杂情感。 二、 作者简介 岑参(约公元715年—770年),是盛唐时期与高适齐名的著名边塞诗人。 生平背景: 他曾两次远赴西北边塞,在安西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多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有深刻的体验。 诗歌风格: 他的诗以雄奇壮丽、豪迈奔放著称,善于描写边塞的奇异景色和艰苦的征战生活。我们之前学过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他的千古名句。 本诗背景: 此诗写于公元749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出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他在奔赴任所的途中,遇到了一个要回京城的旧相识,触发诗情,写下了这首诗。 三、 整体赏析 这首诗的成功,在于它捕捉了一个极具包孕性的瞬间,并运用了朴实无华 yet 极具张力的语言。 情感的真实与矛盾: 诗歌完美展现了盛唐士人复杂的精神世界:他们既有建功立业、驰骋沙场的豪情,也有对故土亲人割舍不下的柔情。这两种情感在诗人身上真实共存,感人至深。 细节的力量: 诗人没有空喊思乡,而是通过“回望”、“泪不干”、“无纸笔”、“报平安”等一系列具体的动作和细节,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可见、可感。 结构的巧妙: 前两句极写思乡之“悲”(泪流不止),后两句在无奈中作出“壮”的选择(只报平安)。一收一放,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张力,让“报平安”这个简单的请求,拥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三十四岁时。他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首次踏上远赴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的漫漫征途。此时的岑参,对边塞生活既充满向往,又对陌生的前路和远离的故园感到深切的不安与思念。这首《逢入京使》,正是他出塞初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古诗词 #国学文化 #唐诗三百首 #初中语文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凉州词》王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凉州词》学习笔记(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一、 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凉州词》(又名《凉州曲》) 作者: 王翰 (唐代诗人) 体裁: 七言绝句 题材: 边塞诗 地位: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千古绝唱,尤其以开篇两句最为脍炙人口。 二、 作者简介 王翰 (约687-约726): 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特点: 豪放不羁,恃才傲物。 经历: 进士及第,做过小官,后因直言被贬。喜好饮酒游乐,诗风豪迈壮丽。 成就: 以边塞诗闻名,《全唐诗》存其诗不多,但《凉州词》二首(尤其此首)使其名垂千古。 三、 整体赏析 艺术特色: 强烈的对比与张力: 美酒盛宴与战场催征、豪饮狂欢与“几人回”的冷酷现实形成贯穿始终的强烈对比,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豪放悲壮的风格: 全诗基调豪迈奔放,充满了英雄气概(美酒、醉卧、视死如归),但底色却是深沉的悲凉(战争残酷、生命无常)。这种“豪中见悲”、“悲中有壮”的风格是边塞诗的精髓。 凝练的语言与意象: 仅用28字,选取了最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沙场),通过场景的瞬间转换和情感的大幅度跳跃,勾勒出丰富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 情感真挚动人: 既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与苦闷,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的悲悯。 主旨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将士一次难得的盛宴场面,通过豪饮欲醉与战鼓催征的尖锐矛盾,抒发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和戍边将士的悲壮命运,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它不仅是战争的悲歌,更是生命的壮歌。 #古诗词 #国学智慧 #每日一首古诗词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四年级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7: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