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凉州词》王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凉州词》学习笔记(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一、 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凉州词》(又名《凉州曲》) 作者: 王翰 (唐代诗人) 体裁: 七言绝句 题材: 边塞诗 地位: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千古绝唱,尤其以开篇两句最为脍炙人口。 二、 作者简介 王翰 (约687-约726): 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特点: 豪放不羁,恃才傲物。 经历: 进士及第,做过小官,后因直言被贬。喜好饮酒游乐,诗风豪迈壮丽。 成就: 以边塞诗闻名,《全唐诗》存其诗不多,但《凉州词》二首(尤其此首)使其名垂千古。 三、 整体赏析 艺术特色: 强烈的对比与张力: 美酒盛宴与战场催征、豪饮狂欢与“几人回”的冷酷现实形成贯穿始终的强烈对比,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豪放悲壮的风格: 全诗基调豪迈奔放,充满了英雄气概(美酒、醉卧、视死如归),但底色却是深沉的悲凉(战争残酷、生命无常)。这种“豪中见悲”、“悲中有壮”的风格是边塞诗的精髓。 凝练的语言与意象: 仅用28字,选取了最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沙场),通过场景的瞬间转换和情感的大幅度跳跃,勾勒出丰富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 情感真挚动人: 既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与苦闷,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的悲悯。 主旨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将士一次难得的盛宴场面,通过豪饮欲醉与战鼓催征的尖锐矛盾,抒发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和戍边将士的悲壮命运,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它不仅是战争的悲歌,更是生命的壮歌。 #古诗词 #国学智慧 #每日一首古诗词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四年级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渡荆门送别》学习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一、 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渡荆门送别》 作者: 李白(唐代) 体裁: 五言律诗 题材: 山水行旅诗 / 抒怀诗 二、 作者简介:李白 时代背景: 盛唐。 人物标签: “诗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核心风格: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飘逸洒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与本诗关联: 此诗写于李白青年时期,首次离开故乡四川,踏上远游征程之时。诗中既充满了对广阔世界的憧憬与豪情,也深藏着对故乡的眷恋,完美体现了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与柔情。 三、 整体赏析 结构脉络: 全诗以“渡荆门”为起点,按时空顺序展开。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由实景到幻景,由外在的壮阔到内心的柔情,章法严谨,过渡自然。 艺术特色: 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盛唐的壮美河山,也展现了青年李白博大的胸襟。 想象奇特,浪漫瑰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典型的李白式笔法,将平常之景写得仙气缥缈,极具浪漫色彩。 情景交融,刚柔相济: 诗人将远游的豪情与思乡的柔情完美结合。壮丽的景色反衬出乡思的深重,而深沉的乡思又让豪情显得不那么轻狂,更添一份真挚动人。 主旨: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李白初次离乡远游的所见所感,生动描绘了长江出峡后的壮丽图景,更深刻地表达了一位青年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人生的憧憬,以及隐藏在这份豪情之下,对故乡深沉而执着的爱。 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左右,李白大约24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着对功业的渴望和人生的理想,乘船东下,离开蜀地。荆门山是蜀、楚两地的分界,此诗正是他刚出蜀地,进入楚境时所作,可以看作是他迈向广阔天地的“宣言书”,也是他回望故乡的深情一瞥。 #古诗词 #唐诗三百首 #初中语文 #八年级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钱塘湖春行》学习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一、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钱塘湖春行》 作者: 白居易(唐代) 体裁: 七言律诗 题材: 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 时代: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号: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文学主张: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 诗歌风格: 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不仅有关怀民生的讽喻诗,也有像《钱塘湖春行》这样描写自然风光、抒发闲适情感的优美篇章。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他在任时,主持修筑湖堤(非现今的“白堤”,但后人为纪念他,将西湖白沙堤称为“白堤”),深受百姓爱戴。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杭州西湖早春美景的无比热爱和陶醉之情。 三、整体赏析 构思精巧,脉络清晰: 全诗以“行”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孤山、贾亭起笔,写湖面、云脚,再写莺、燕、花、草,最后到湖东、白堤,景物随着诗人的脚步而变换,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紧扣“早春”,用词精准: 诗人捕捉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象。通过“初平”、“早莺”、“新燕”、“渐欲”、“才能”等一系列词语,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早春万物初萌、生机乍现的特点,体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诗中句句写景,也句句含情。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春光的陶醉、以及他身为地方官政通人和的闲适愉悦心境,都融于笔下的湖光山色之中。全诗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充满生机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背景与主旨 背景: 此诗作于长庆三或四年(823或824年)的春天,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他疏浚六井,修筑湖堤,为当地做了不少好事,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比喜爱和陶醉之情,也反映了他此时闲适自在、乐观豁达的心境。 #古诗词 #国学文化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初中语文 #八年级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5: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