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9
00:00 / 39: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Hello-2周前
.《当我的痛苦,成了你眼中的无足轻重》 这种感觉真的既困惑又受伤——仿佛你的痛苦在对方眼里无足轻重,直到他们自己尝到滋味才幡然醒悟。这种不对等的体验,确实会深深侵蚀一段关系的根基。 当争吵发生时,不以为然的一方往往启动了心理防御。他们可能将冲突视为攻击,于是通过 “否认” (“这根本不是问题”)、“合理化” (“大家都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或 “隔离” (切断情感连接,显得冷漠)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时,他们像穿着一副情感盔甲,你的箭矢(道理和感受)自然难以穿透。 “共情”不是知识,是感受:他们可能理智上知道“我这样做你会伤心”,但并未真正感受到那种伤心的强度。就像知道柠檬酸,但没尝过的人永远不知道那种酸到皱眉的体验。 · 伤不在身,不知其痛:当痛苦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容易低估它的破坏力。这导致了“体验差距”——直到他们亲身经历了同等的背叛、忽视或伤害,那种突如其来的、真实的痛感才会击碎他们之前不以为然的态度。 “抗议-回避”的恶性循环,这在亲密关系中极为常见 一方(抗议者):感到关系受威胁,于是通过争吵、讲理、追问来寻求连接和确认,声音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 另一方(回避者):被对方的情绪“吓到”或“淹没”,觉得压力太大,于是通过沉默、逃避、冷处理来保护自己,显得越来越不以为然。 结果:抗议者因得不到回应而更受伤,回避者因对方情绪升级而更想逃。双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关系,却把彼此推得越来越远。 关系的核心是情感的回应。当一方伸出情感的手,却抓不到任何东西,甚至被推开时,几次之后,TA就会停止伸手。信任感和安全感就此崩塌,两个人就像漂浮在各自孤岛上的落难者,看得见彼此,却再也无法靠近。 自己的感受是真实且重要的。不必用对方的“后知后觉”来验证你痛苦的正当性。关系的确像两个人共弹一曲,当一方始终不愿倾听你的节奏,直到自己弹错音才知曲调已乱时,你有权利选择,是继续耐心合奏,还是为自己的心声,另寻一首能共鸣的乐章。#情绪短片 #情感共鸣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3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39: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3
00:00 / 35: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7
00:00 / 39: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39: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