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1961年11月14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中国台湾男歌手、词曲创作者、IT企业家。早年经历 3岁 患小儿麻痹,至此他失去双腿。 3~6岁 一段与医生、药物持续抗斗的童年。他爱上了画画,立志当画家,第一张作品画的是关公。 7岁 在马偕医院接受手术矫治,终于可以撑拐杖走路。 8岁 上小学,领到一张东圆国小一年八班的名牌。-14岁 小学六年出尽风头,成绩一直坐二望一,无数次美术、书法、作文比赛第一名,家中奖状、奖品一大堆。看了太多的文学名著,最喜欢基督山恩仇记。 14-17岁 上了国中,迷上了存在主义,卡夫卡成了他一生中的偶像。 17岁 因为讨厌穿制服,背书包上学,决定进入台北工专土木工程科就读。 22岁 自台北工专毕业,进入工程公司工作,因为不习惯上班打卡的生活,决定离职。 23岁 进入广告公司,担任copywriter一职,展开一连串广告探险活动。 25岁 发表第一首歌曲“开心女孩”,同时——开心洗发精、芙丽思香浴乳、龙角散……等作品获得热烈回响,从此在广告界受到肯定。  26岁 认识阿桂(点将唱片公司的老板),决定推出个人专辑唱片《老么的故事》。 38岁 郑智化与认识三年多的张钰雅举行婚礼。 39岁 女儿出世。 45岁 正式复出。 1987年因歌曲《给开心女孩》而被点将唱片公司老板桂鸣玉发掘。1988年发行第一张专辑《老幺的故事》。1993年,推出专辑《落泪的戏子》。1998年,发行闽南语专辑《最后的夜都市》。2005年12月18日,郑智化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郑式影响演唱会”。2009年,在北展剧场举行“郑智化2009北京演唱会。
00:00 / 4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7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4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6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97
郑智化人生经历:逆境高歌 1961年11月14日,郑智化出生在台北。这个自幼聪慧的孩子,却在3岁时因高烧治疗不当,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骨骼变形,终身需要依靠双拐行走。7岁那年,他在马偕医院接受了双腿矫正手术,虽然终于能伸直双腿,但依然要拄拐杖前行。这段与病魔抗争的童年,在他心里埋下了坚韧的种子。 17岁那年,郑智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情感重创。他与同班女生相恋,却因女方父母反对而分手。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后来化作了他写下的自杀遗书,又经谱曲成为《别哭,我最爱的人》,收录在1990年的专辑《单身逃亡》中。1987年,26岁的郑智化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他为广告公司创作的歌曲《给开心女孩》被点将唱片老板桂明玉发掘,从此正式踏入歌坛。次年,他发行了首张专辑《老幺的故事》,一举获得第一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单曲歌唱录影带影片奖,开启了音乐生涯的新篇章。 1992年,31岁的郑智化在中央电视台圣火晚会上演唱了《水手》。“苦涩的沙吹痛脸庞”这句歌词瞬间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这首歌迅速风靡全国。同年发行的专辑《星星点灯》更是让他坐稳了“励志歌王”的宝座。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1999年,38岁的郑智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了给女儿郑安琪创造更好的生活,他暂别歌坛,远赴美国学习IT技术,投身商业领域。这个选择展现了他作为父亲的责任与担当。 2005年,44岁的郑智化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正式影响”演唱会,向歌迷们暂时告别。由于右腿肌肉萎缩严重,演出时他需要依赖药物支撑,医生甚至警告高强度工作可能危及他的肢体健康。2009年,48岁的他在北京展览馆再次举办个人演唱会,以《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向歌迷深情告白,正式宣布退出乐坛。此后他婉拒媒体采访,将重心转向家庭生活。2022年,61岁的他推出了《水手2022》纪念版,回应歌迷对经典作品的情感寄托。2024年,63岁的郑智化意外摔倒导致重伤,新专辑录制被迫延期。2025年10月27日,64岁的他通过社交媒体批评深圳机场无障碍设施问题,指出残疾人升降车与地面存在25公分高度差,司机态度冷漠,引发公众对无障碍服务的广泛讨论。 #郑智化 #歌星 #水手 #星星点灯#深圳机场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兮兮,1周前
郑智化的轮椅为何无法顺利推入飞机?民航机长解析两大潜在原因 听全文 约3分钟 500+人听过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10月25日下午,歌手郑智化在微博发文吐槽深圳机场,称在乘坐航班的时候,升降车升至机门后离机门地板有25厘米距离,导致其轮椅无法推入飞机。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产生25厘米高差?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民航资深机长陈建国。 郑智化在微博中提到,当天其乘坐的航班为远机位,升降车停至机门后离机门地板25厘米。这里面提到“远机位”和“升降车”两个关键信息,通俗来说,远机位是距离廊桥比较远的机位,旅客们需要乘坐摆渡车,登上客梯车进入机舱。陈建国介绍,升降车是机场的特种车辆之一,由具备资质的人员驾驶。当飞机在远机位时,有行动障碍的旅客,比如残疾人旅客,无法通过客梯车自主登机,就需要乘坐升降车抵达机门。无障碍升降车可以直接与飞机对接,车内还安置了用于固定残疾人轮椅的设备,防止轮椅侧滑。因此可以看出,郑智化在登机前,已经向航司或者机场申请了针对残疾人士的旅客服务。 陈建国表示,全程需要使用轮椅的残疾人士有专门的登机口,工作人员将残疾人士推进升降车,升降车将旅客载到飞机跟前,然后升降车将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士升至飞机机门,准备进入客舱。一般来说,这部分旅客会使用非主登机门进入客舱,“大部分旅客是从飞机的左前门进入客舱,使用升降车的残疾旅客一般是从右前门进入客舱,这样可以更加确保残疾旅客安全。” 出现这25厘米高度差的原因有可能是什么?陈建国介绍,一个原因是升降车与飞机机型不匹配,“有的机型高一些,有的机型低一些,机门的高度也就不一样,如果升降车与机型不匹配,就可能存在升降车最高的高度达不到机门高度的情况。”另一个原因则可能与升降车司机的操作以及地面工作人员的配合有关,最终未能将升降车抬升至准确高度,导致残疾旅客不能安全、顺利进入客舱。 此前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机场将会同航空公司详细复盘整体保障过程,机场也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审视并优化特殊旅客的服务保障细节,更好保障每一位旅客顺畅出行。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 微信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