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8
陕西有望“撤县设市”的县,由汉中管辖,或将成为市辖区 #上热门 陕西汉中下辖的勉县、城固、西乡、洋县与佛坪中,勉县和城固撤县设区可能性较大,西乡拟撤县设市,洋县与佛坪合并后或成市辖区。以下是具体分析: 勉县与城固:撤县设区潜力显著 1. 勉县:作为汉中市工业重镇,勉县拥有钢铁、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基础,同时依托定军山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其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在汉中各县中位居前列,具备撤县设区后融入主城区的经济支撑能力。目前,勉县正筹备撤县设市,初步拟定市名为“定军山市”,但若调整为设区,可更直接地纳入汉中市核心发展框架。 2. 城固:城固县是汉中市农业与工业并重的县域,柑橘、药材等特色农业发达,同时装备制造、建材等产业初具规模。其地理位置紧邻汉台区,撤县设区后能完善汉中市“一核两翼”空间布局,形成临渭、华州、蒲城(渭南模式借鉴)式的核心区域互补发展格局。 西乡:撤县设市目标明确 西乡县是汉中市平川城镇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色工业、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其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虽略逊于勉县、城固,但发展潜力突出。根据汉中市“十四五”规划,西乡拟撤县设市,若成功将提升其区域影响力,成为汉中市东部增长极。 洋县与佛坪:合并设区或成新路径 1. 洋县:作为“世界珍禽朱鹮之乡”和陕西省有机食品产业基地,洋县生态资源丰富,但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其城市定位在文化旅游、养生养老领域,撤县设区后需强化与汉中市主城区的产业协同。 2. 佛坪:佛坪县以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为主,人口仅3万,经济基础薄弱。其与洋县地理位置相邻,合并设区可整合资源,形成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市辖区,同时缓解佛坪县因人口稀少导致的发展困境。这一路径与汉中市“十四五”规划中“限制5座县城扩张”的导向一致,通过合并实现规模效应。 政策与规划支撑 汉中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3县拟撤县设区(市)”,其中城固撤县设区、勉县和西乡撤县设市是核心目标。此外,规划强调“平川五县”为发展重点,山区五县(含佛坪)功能受限,暗示通过合并调整行政区划的必要性。洋县与佛坪的合并设想虽未正式纳入规划,但符合“小而美”县城功能优化方向,且合并后能提升区域竞争力,符合陕西省“一区一策”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0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50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陕西区划调整设想:加速做大西安,中部两市合并破局 #上热门 陕西区划调整设想:加速做大西安,中部两市合并破局 ——以空间重构释放经济势能,推动关中崛起 🔥【西安扩容:打造西部增长极的“超级引擎”】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当前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2024年GDP占全省36%,但辐射半径受限于行政区划掣肘。若将咸阳主城区、渭南富平县纳入西安版图,可新增12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直接连通西咸新区、渭北工业区两大产业走廊。以咸阳高新区为支点,整合西安经开区与渭南卤阳湖开发区,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预计203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8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工业西安”。 🌉【中部两市合并:关中平原的“黄金拼图”】 渭南与铜川合并构想直指区域协同短板。渭南坐拥黄河金三角区位,却因“散装”发展导致人均GDP仅为西安42%;铜川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亟需拓展转型空间。两市合并后,新渭南市将形成“北煤电铝、南文旅康养、东临空经济”三核驱动格局:依托卤阳湖临空经济区承接西安航空产业外溢,整合华山、药王山等5A级景区打造关中文旅走廊,2027年有望实现旅游收入翻番。 🚄【交通破壁:重构关中城镇体系】 调整需与交通基建同步推进:西延高铁铜川站、西韩城际富平南站升级为区域枢纽,与西安地铁17号线、渭南城市轨道S2线形成“双铁联运”。富平阎良一体化示范区规划“航空智造谷”,承接西安航天基地产业转移,2026年产值预计达1500亿元。 💡【风险对冲:民生与生态底线】 合并涉及130万人口社保并轨,需设立三年过渡期,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保障待遇;针对渭北采煤沉陷区,划定5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特区,引入中国节能集团实施“光伏+塌陷地治理”工程。 陕西此轮区划调整若落地,西安将跻身全国“超大城市”行列,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总量有望在2030年突破5万亿元,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西部“双核驱动”格局。这场改革既是空间重构,更是发展逻辑的重塑——唯有打破行政壁垒,方能让千年帝都焕发新动能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
陕西行政区划调整设想与争议 #上热门 陕西区划调整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围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展开,涉及撤销地级市、合并县区、调整功能区布局等方向,以下为具体分析: 行政区划调整设想与争议 1. 撤销咸阳市与铜川市: • 设想内容:为强化西安作为省会城市的辐射效应,撤销咸阳市和铜川市,将其部分区域划归西安市,以扩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例如,将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等划归西安市,铜川市的部分区域也可能并入西安或相邻地市。 • 争议点:此设想面临行政区划调整的复杂性和社会接受度问题。咸阳与西安地缘相近、历史渊源深厚,但合并涉及大量行政资源整合、居民身份认同等难题。同时,铜川市虽规模较小,但撤销后如何妥善安置行政机构、保障公共服务连续性需审慎评估。 2. 优化宝鸡市行政区划: • 设想内容:针对宝鸡市部分区域过大或过散的问题,提出调整方案。例如,将金台区并入陈仓区并对原陈仓区的部分乡镇进行重新划分,以优化行政管理效率。 • 争议点:行政区划调整需平衡历史传承与现实需求。宝鸡市部分区域的历史文化联系紧密,调整可能引发对地方文化认同的担忧。此外,乡镇划分的合理性需充分论证,避免因调整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或基层治理困难。 功能区划调整与实施案例 1. 西安城市更新重点片区: • 实施情况:西安市通过划定五大城市更新重点片区(如西电片区、临潼火车站片区等),推动老旧工业区、历史街区的改造升级。例如,西电片区规划范围达7477亩,涉及城镇住宅、商业混合用地及科研用地,通过更新提升产业聚集与宜居功能。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西朴纪1年前
甘肃的平凉与庆阳,一脚踢入陕西的怀抱,为什么不划给陕西? 甘肃的平凉与庆阳,一脚踢入陕西的怀抱,为什么不划给陕西? 平凉与庆阳,无论是饮食,方言,风土人情和陕西非常相似,明代同属一个行政区划。 明代陕甘两省合并为陕西行省,包括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康熙五年,清政府决定陕甘分治。分治以后,清政府为了防止出现割据情况,故意把平凉、庆阳划给了甘肃。一旦陕西、宁夏地区出现风吹草动,平凉、庆阳就像是一把尖刀直插腹地,从而达到钳制的目的。 历史回到当下,平凉与庆阳所处的陇东地区与甘肃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紧密,这里对甘肃省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强。 农业上,庆阳坐拥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董志塬,这里自古就有“陇东粮仓”之称,被古人赋予“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的美誉。更为重要的是,庆阳是长庆油田的诞生地,被探测出的石油储量为78.8亿吨,是中国第二大能源资源大市。此外,平凉、庆阳的煤炭资源对甘肃来说也十分重要。平凉的华亭煤田是目前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庆阳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4%,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平凉和庆阳地区将会一直作为甘肃省的一部分而存在,不可能划为陕西省。#人文地理 #三维地图看世界 #庆阳 #平凉 #地理知识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陕西区划调整设想:渭南铜川合并,韩城升省辖,庆阳有望“入陕” #上热门 陕西区划调整设想:渭南铜川合并,韩城升省辖,庆阳有望“入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陕西省的区划调整设想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渭南铜川合并、韩城设为省辖市、庆阳“入陕”成为热议的焦点。 渭南和铜川,作为陕西省内地理上紧密相连的两座城市,合并的设想并非空穴来风。两市之间交通便捷,已形成“一小时交通圈”。渭南作为陕西第二大城市,拥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和医疗体系,近年来在汽车制造和智能装备领域发展迅速。而铜川则是生态优美之地,光伏新能源和精细化工产业蓬勃兴起。若两市合并,将形成新的超大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有助于发挥城市群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韩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便是关中通往四川、西南的咽喉要道。如今,韩城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将其设为省辖市,将进一步提升韩城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韩城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的完善步伐。 至于庆阳“入陕”的设想,则更多地考虑到了地理、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与陕西省的多个城市毗邻。从地理和经济角度看,庆阳与陕西的联系更为紧密,部分石油税收甚至由陕西负责管理。若庆阳“入陕”,将有利于优化两省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当然,这些设想都还处于讨论阶段,需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决策。但无论如何,陕西的区划调整都将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从陕西和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考量,推动区域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繁荣、协调发展的陕西未来。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0
中国最公认的陕西最宜居六个县城 #上热门 陕西气候宜人、生态优良的县城众多,以下六个县城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陕西最宜居的县城: 1. 宁陕县:森林覆盖率高达92.8%,居全国前列,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的栖息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环境舒适宜居,林下特产丰富,宁陕天麻、宁陕猪苓、宁陕香菇等均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2. 淳化县:被誉为“黄土高原绿色明珠”,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禀赋优越。淳化北依子午岭余脉,南接仲山、嵯峨山,山川蜿蜒,林木葱茏,水系环绕。这里夏季平均温度23度,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纳凉圣地、康养福地。 3. 宜君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好山、好水、好生态是宜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宜君县借绿生金,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有效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构建起“一村一品、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4.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境内而得名。太白县城区海拔1543米,是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城,林草覆盖率高达94%,年平均气温7.7℃,享有“避暑胜地”“天然空调城”的美誉。 5. 永寿县:拥有全国最大的槐树林场,全县拥有40万亩槐林,生态环境优美。永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称“永寿县”之后,距今1500年从未改名。 6. 平利县: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平利县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6
陕西区划调整构想:咸阳并入西安、榆林升级的可行性与挑战 #上热门话题🔥🔥🔥 2025年,陕西区划调整的构想引发广泛讨论,其中“咸阳并入西安”“榆林升级为副省级城市或直辖市”等方案成为焦点。这一构想既蕴含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也面临行政壁垒、历史惯性及政策限制等多重挑战。 一、咸阳并入西安:历史机遇与现实阻力并存 1. 合并的驱动力 经济协同需求: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2024年GDP虽突破万亿,但在副省级城市中仍处垫底位置,亟需扩大经济腹地。咸阳2024年GDP增速仅1.8%,面临发展瓶颈,合并可实现资源整合,避免“虹吸效应”加剧。 政策支持:《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已为合并铺垫,但需解决咸阳作为历史悠久的“强市”被合并的阻力。 文化认同基础:西安与咸阳同属古长安统县政区,文化渊源深厚,为合并提供了社会基础。 2. 现实挑战 行政阻力:咸阳作为陕西省内除西安外存在感最强的城市,人口超400万,GDP曾居陕西第三,合并需平衡地方财政、人员安置等问题。 案例参考:济南合并莱芜、成都代管简阳等案例显示,通过区划调整可快速提升城市能级,但咸阳的体量需更谨慎的权衡。 二、榆林升级:能源重镇的转型与行政突破 1. 升级的底气 经济实力:榆林2024年GDP达7548.68亿元,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能源化工基地地位显著,具备升级的经济基础。 区域发展需求:榆林南北发展不平衡,南部六县GDP仅占全市7.4%。升级后可获得更高行政权限,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区域均衡发展。 政策与战略定位:国家“双碳”目标下,榆林需从能源依赖转向高端化工和新能源,升级为副省级城市或直辖市可增强政策灵活性。 2. 升级的障碍 政策限制:目前无明确先例支持地级市直接升级为直辖市,需符合国家城市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榆林升级可能引发与周边城市的竞争,需评估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 三、陕西区划调整的整体构想与路径建议 1. 整体构想 四城划入西安的猜测:可能涉及渭南、宝鸡、铜川、延安的部分区域,但需结合功能定位(如铜川作为渭北中心、杨凌作为农科中心)进行精细化调整,而非简单合并。 顶层设计需求:区划调整需国务院审批,涉及利益再分配,需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国家战略(如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升政策可行性。 2. 路径建议 分阶段推进:优先推动西咸一体化,通过经济融合逐步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