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代宫崎寒稚,探究日本老铁壶起源 很难得的一把初代宫崎寒稚日本老铁壶,铁壶史的资料非常的少,圈内普遍认为是受到天明时代,18世纪初卖茶翁推广了煎茶道而产生了天明手取釜的变种,这是第一次釜师壶的萌芽期,然后的一百年中各家釜师从釜的制作灵感里改造成各种釜师系铁壶。随着江户的没落和明治时代来临日本开国,随着出口的需要和生产力的提升,龙文堂安之介集结了一批名家以打造品牌为基础进行了铁壶的再创造,我认为此时铁壶才从“手取釜”正式蜕变为铁壶,釜师系也在此时逐渐没落,各堂口品牌成了铁壶艺术系的代表。这是铁壶的第二次繁荣。到了昭和时期,随着战争耗尽了大量的资源,铁壶艺术和各大家族传承为之断绝,战后,长野垤志发掘和完善了新时代铁壶的制造技艺,成为日本第一位铁壶的“人间国宝”,与根来实三、高桥敬典、在日本南部岩手县等地大力发展铁壶制造工艺,融合了机械模具、压力铸造等新方式。将铁壶改变为寻常家庭使用器物。使南部铁壶出现了新一轮的高峰。艺术品也最终变为了实用器。也宣告了京都艺术流铁壶的正式消亡,所以每一把老京铁都是不可再生的艺术品,因为审美品味太高,(好铁壶的审美品味和绘画、赏石一样,需要品味意境这种普通人捕捉不到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懂铁壶的人审美品味一定不差,好壶更是值得爱壶人的珍惜。历史终究会证明铁壶艺术的价值。#生活美学#日本铁壶#茶道具#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老铁壶@得丘礼享谷 @得丘热供站艺术区主理人
00:00 / 06: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日本老铁壶的考据学,从宫崎寒稚讲起 铁壶,本质就是煮水。因为老铁壶有这样一个功效型,加上独特的手工艺术价值,就附加了收藏的属性。因此日本铁壶一时间风靡茶圈,也给很多根本不懂铁壶的经营者钻了空子。 1:日本老铁壶和今天的铁壶本质区别是:材料,只有二战以前的京都老铁壶,使用了砂铁为主要原料,具有不爱生锈的特点,因为是铁合金的元素丰富才有改善水质的效果。二战后的铁壶采用的是普通生铁,极爱生锈基本无法使用。所以很多用过铁壶的人会说:全是锈水,一点也不好用。殊不知此铁壶非彼铁壶。 2:艺术价值的缺失,老铁壶是非常多艺术形态的组合,铁打出艺术(老铁壶的把手用生铁打成铁皮卷出),宣德铜艺术(青铜盖通过传统技艺养出皮壳),金工艺术(铜盖上的鈕摘,一些壶身上有错金银、雕金镶嵌工艺),传统砂铁铸造艺术(失蜡用蜡雕壶模,砂铸用砂手工雕刻壶模),所以一把正经的老铁壶是一大堆艺术集群费时数月的艺术产物。而新铁壶已经简化到机器鋼磨铸造,批量生产,一天几百把产能,把把一样。毫无艺术价值。 3:定位:日本京都系老铁壶定位是茶道,南部铁壶定位是日常厨具,中国铁壶那完全就不能用,做国产铁壶的几乎没有懂铁壶的人。只有低劣的仿造而已。 5:价格:不明来历的旧铁壶在日本拍卖均价几百一把而已,传承有序、带共箱、身款、能考据详细来源的京都系老铁壶至少一万起步。在这个预算以下老九建议去玩银壶或者砂铫,低预算的铁壶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日本铁壶#宫崎寒稚#南部铁壶#老铁壶#铁壶煮水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日本老铁壶十代宫崎寒稚作大讲堂,砂铁精品 此壶是1000CC大壶,寒稚家族独创壶型“大讲堂”,为活跃在明治时期的十代宫崎寒稚作品。青皮薄胎、斑紫铜阿弥陀堂盖、品相完美,共箱一流。 铁壶收藏,和其他的艺术品一样。讲究开门,一把开门的日本老铁壶才是茶道的利器,有太多顶着寒稚名,实为昭和机器壶或者南部壶的东西。煮出来的水不但不好喝还一堆锈味,给希望铁壶改善水质的茶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日本铁壶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和收藏知识,不是所有铁壶都能改善水质的,只有日本京都系的著名堂口、传承数百年的釜师家族才有过硬的质量。才有使用和收藏的价值。一把好的器物一定要具备以下特点。 1:要有共箱、或者来源非常靠谱的出处。好的铁壶在日本古代就是珍品,销售渠道一般都是高岛屋、服部时计店等高端场所。日本非常注重高端铁壶的保管和收藏。好壶大多数都会有个共箱。箱子上是壶师的签字,即便没有,也必定有其他壶型可考据,这时候工具书就很重要,五行图书出版的《铁壶通鉴》是目前唯一的权威工具书、喜欢铁壶必备。 2:要熟悉铁质,有很多名家好壶在网上有大量视频。注意这些壶的铁质、肌理。砂铁特质极为特殊,不会出现锈的很厉害的效果,稍一清理就非常干净。铁质一定会隐返荧光。 3:要熟悉风格,每个家族和堂口都有自己做壶的风格,看过很多书或者拥有大量壶才可能掌握这个特点。甚至很多书上都没有记载的壶师(例如木村青云)。玩到这个段位就是高手。 #日本老铁壶#宫崎寒稚#铁壶煮水#安之介#波多野正平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3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玩日本老铁壶,大量实物教你如何认铁壶肌理,从此玩老铁壶不迷茫 玩日本铁壶不会认肌理就好比玩紫砂壶看不懂泥料,装十三一下子降低很多段位。老九翻阅大量资料走访各路名家豪杰,总结了一些素器常见肌理的专业术语和实证。希望热爱老铁壶的玩家能有一个比较正向的参考。 1:鲶肌,最光滑的肌理,用水打湿会出现鲶鱼皮光滑效果。 2:砂肌,比较细腻的肌理,模拟细沙一样的感觉,比鲶肌的光泽度要低 3:挽肌,在做砂模的时候,因为木板在沙模上的转动,自然形成的肌理。 4:刷毛目,用刷子在砂型的表面画出刷子刷过的痕迹,常与其他肌理配合使用。 5:柚肌,肌理的表面像柚子皮一样,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 6:弹肌,在砂型上用指甲弹击,崩走一些砂子。让砂子产生月球表面岩石坑一样的效果 7:石目肌,也叫岩肌,外表坚硬粗糙,模拟花岗岩的感觉 8:霰肌,霰是小冰雹意思,是千利休设计的款式,主要是表现自然的力量压迫下所带来的侘寂感。大的霰点叫鬼霰 9霙肌,A表现松针聚集在一起的细点。B表现海滩下雪堆积的风景,粗点 10荒肌, A荒肌表现的是荒芜、粗糙。千利休和迁与次郎设计的模仿干旱状态下的自然景观来表现侘寂美学;B寒稚创造的用针洞和煮付色的烧色法展现的干燥和雾气之感 #日本老铁壶 #京都铁壶 #宫崎寒稚 #安之介 #波多野正平 @得丘礼享谷
00:00 / 1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