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5
向往的生活中的《跷跷板定律》原来是这个意思 一部好的戏剧作品走到台前要走多远? #跷跷板定律 的故事中,三次“我”与“她”因为🤰🏻而相遇,但这三次讨论的出发点都是关于“自己”:如何规划未来,要不要留下这个孩子;在讨论中,两个人的观点达成了某种动态平衡,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会导向不同的人生。 好像女性创作者的说教味总会少一点,她提出问题让世界的另一面。上海的演后谈中导演说“祝你是你”,在迷茫中放下焦虑,找到自己,你想要的答案也许会自动浮现。 这一届的#乌镇戏剧节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re度很高,戏剧节是乌托邦,走出这个镇子,戏剧工作者依然要面临有上顿没下顿的窘境。但总有人在默默生长,直到破茧而出,剧场的光会打在每个人身上,创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讲也无风雨也无晴,讲夕阳是免费的,讲🍺只要几块钱,讲文章气节,讲与众不同,讲生存还是毁灭,讲青春万岁,讲人会孤独,但人不会孤独终老,因为总有一个朋友,会在她最需要的时候,陪她玩跷跷板……” P.S. 也不得不说黄磊老师为青年戏剧创作者铺了很多路,今年蜻蜓计划应该还会在戏剧节后推选优秀作品出来巡演,欢迎大家走进剧场,好戏不仅只在乌镇~ #向往的生活 #黄磊 #候场看剧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说起卓别林真的是儿时回忆啦~ 这天在#中国大戏院[话题]# 观看#英国痴人妄语剧团[话题]# 的#肢体剧[话题]# 《#卓别林前传[话题]# 》,真的一点都没让大家失望, 🌈剧情比我预期的更“轻”也更“深”。没有那种激烈的,或冲击hen强那种,主要是聚焦1910年卓别林和斯坦·劳雷尔同乘轮船去纽约的旅程——两个还没被世界记住的喜剧人,挤在一间船舱里聊表演、闹笑话,偶尔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 🧑‍🎨演员们互动没有一句台词,却靠眼神、手势把“知己初遇”的默契演活了——比如两人模仿彼此夸张的走路姿势时,台下的笑声里藏着善意,就像在看身边两个为梦想较真的朋友,特别亲切。 🎷令我意外的是现场互动,当演员会走下台邀请第一排观众上台时,整个剧场的气氛瞬间热了起来。被选中的观众可以选择弹钢琴或表演🎭,如果想体验这种热闹,下次要冲第一排,那种和舞台“零距离”的参与感,可是很难得的。 🎶演出的背景音乐是佐伊·拉赫曼的钢琴演奏,复古的爵士乐随着剧情流淌,欢快时像跳跃的星光,温柔时又像低声絮语,和演员的肢体动作契合在一起。 🌙你可以想象在那个还没有彩色胶卷的时候,老胶片般的画面突然就有了声音,连空气里都飘着旧时光的浪漫,这大概就是今晚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