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09
00:00 / 1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秒吉34993月前
倪海厦(1954年—2012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浙江瑞安,是美籍华人中医师,被誉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奇人。他自幼活泼好动,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高中时自学《医宗金鉴》治愈姐姐的痛经,从此与中医结缘。大学期间,他醉心于古书,同时钻研紫微斗数、风水命理等,开创了“易派象数宗”学说。 倪海厦的中医之路充满传奇。他师承针灸大师周左宇和上海名医徐济民,后移民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取得中医学博士学位,创办汉唐中医学院及诊所,并担任州政府中医委员会副主席,推动中医合法化。他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和恶性肿瘤,曾治好许多西医认为不治之症,深受美国人民及州政府肯定,常被病患称为“最后的希望”。 在学术贡献方面,倪海厦耗时十年录制《天纪》《人纪》系列教学视频,以通俗语言解读晦涩古籍,吸引全球学员。他独创“倪氏头皮针”,结合传统针灸与神经科学,拓展了针灸应用场景。同时,他将“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等理论引入西方视野,用“地球磁场”类比经络传导,激发年轻一代对中医的兴趣。 然而,倪海厦也饱受争议。他否定温病学派,宣称“癌症属寒症,化疗加速死亡”,被批缺乏循证医学支持。此外,他因长期熬夜、过度疲劳,于2012年因心肺衰竭逝世,享年59岁,其早逝也引发了“中医能否自医”的讨论。尽管如此,倪海厦的医术与成就仍值得赞誉,他为中医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1948年,萧明华潜伏台湾,被叛徒出卖后,用7粒鱼肝油成功保下战友,她则留下遗书:“我死后,将我的骨灰留在台湾……” 1922年8月,浙江嘉兴的萧家迎来最小的女儿“华宝”,父亲萧子山是潮汕移民,在上海滩挣扎求生,母亲以织袜为业。 战火纷飞中,17岁的萧明华随家人颠沛至重庆,亲眼目睹了日军轰炸下的焦土,21岁时,她考入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许寿裳、魏建功等学者朝夕相处。 文学天赋惊艳的萧明华被誉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却在毕业前夕选择了另一条路。 1947年,她在北平师范大学结识地下党员朱芳春,在面对特务破坏学生运动的暴行时,她振臂高呼:“我愿为信仰献出一切!” 1948年,一封来自台湾大学的聘书改变命运,台静农——这位曾受教于鲁迅的学者,向萧明华抛出橄榄枝。 冀中军区敌工部给她分配了潜伏任务,与化名“于非”的朱芳春一同赴台,二人以夫妻之名掩护情报网。 一次宴会上,她巧妙将《台湾兵要地志图》密藏于旗袍夹层,连日军绘制的防御工事细节都纤毫毕现,为送出这份“阎罗殿”都未能搜出的绝密档案,她与老妇假扮亲属,辗转舟山、上海,终交到吴克坚手中。 1950年2月,因叛徒出卖了联络点,萧明华被抓捕,在审讯室里,特务以为这个“文弱女学生”一吓就招。 于是,先用高官厚禄诱她:“只要供出上线,立刻放你出去,还能保你当中学教授。”她听完嗤笑一声:“我教学生爱国,不是教他们当叛徒。” 利诱没用,特务便架起烙铁,通红的烙铁烫在她手臂上时,她疼得浑身发抖,却没喊一声求饶,反而盯着特务说:“我的血不会白流,台湾迟早会回到祖国怀抱。” 后来狱友回忆,每次酷刑后她都偷偷用碎布蘸水擦伤口,还哼着常唱的《东方红》,说“听到这首歌,就像看到北平的秋天了”。 在最后的探视时,她将仅剩的7粒鱼肝油药瓶塞给探监的哥哥,暗示“鱼”谐“于”,“七”代“去”,这是留给战友于非的最后一道“生令”。 1950年11月8日,马场町刑场的晨雾未散,萧明华整了整衣襟,留下遗书:“……把我的骨灰留在台湾……” 萧明华用28年短暂生命诠释了何为“归来”,她的骨灰未归故里,却以另一种方式永驻神州。 直到32年后,萧明华三哥才将她的骨灰带回,她的墓碑背后,没有生平,只有“归来兮”三个字,这是跨越海峡的呼唤,亦是历史对无名者的永恒致敬。 #旧时光里的她 #铭记历史 #历史故事 #女性智慧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7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1
朱枫,1905年生,原名桂凤,改名湛之,浙江省镇海县城(今宁波市镇海区)人。出身富裕家庭。1914年入县立高级女子小学,1921年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带头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27年远嫁沈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返乡,翌年丈夫病逝。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投入救亡宣传活动,参与救护遭日机轰炸的死伤人员。期间,与朱晓光结婚。当年底举家去武汉,次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新知书店工作,并捐款500元。武汉失陷前返浙江,在金华 帮助台湾爱国志士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慨捐800元,并向义勇队少年团捐赠衣物。1939年秋,与朱晓光赴皖南新四军军部,设随军书店。1940-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先后坚持在新知书店和书店桂林办事处工作。1941年夏,化名周爱梅,三次进入上饶集中营,探望和设法营救皖南事变时被捕的朱晓光,晓光于次年春越狱成功归队。1944年初至沪,参加书店驻沪办事处筹组同丰商行。10月,同丰商行遭敌破坏,曾被捕押于日本宪兵队,经受酷刑,守口如瓶,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45年 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调至中共华中局在沪贸易机构经理财务,兼管情报部门经费,巧妙周旋于国民党经、军、警上层人物之间,保护党的事业和同志安全。1948年秋调香港。新中国成立后,奉命去台湾执行秘密潜伏任务。1950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敌人追捕,狱中坚贞不屈,同年6月10日,在台北壮 烈就义。#朱枫烈士 #沉默的荣 #铭记英雄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