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7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4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2
一念6天前
里仁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 君子与小人对比,可以看出小人为了产业而忽略德行,为了利润而不惜破坏规范。反之,君子则以德行与规范为重。换言之,小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君子则进入“人我互动”阶段。即使如此,君子仍须努力向“超越自我”阶段提升。 “怀”,是思念,念念不忘,随时高度关注。 “君子怀德”,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的都是德,关注自己,管住自己,做事尽量没有私心,处理事情合情、合义、合理,唯恐自己处理得不对,成为不肖之人。 “小人怀土”,“土”是所居处之安。小人溺于安逸,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来,其他的都不管。 简单地说,君子自律,小人任性。 “君子怀刑”,“刑”是法度。君子念念不忘国家的法度,唯恐自己犯法而成为有罪之人。 “小人怀惠”,“怀惠”就是贪利。小人念念不忘的都是利,所以脑子里就装不下法度,啥都不管了。为什么我们说有的人法律观念淡漠,因为他利欲观太强,把脑子都胀满了,就没地方留给法律了。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只是道德标准和人生追求的区别,也体现在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趋利与避害,君子任何事首先考虑避害,而小人则见小利亡命,甚至没什么利他也要亡命,没有避害的意识。 如《中庸》所言,“君子戒慎恐惧,小人无所忌惮”! 孔子在这里讲君子与小人在仁上的分野。他说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德,违反道德的事不干,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只要有土地就干了。古时的土地,相当现代的财富。有钱就是好的,小人想念的都是财富、利益。“君子怀刑”,君子最怕的事,是自己违反德性,其次怕做犯法的事情。法律和门锁一样,防君子不防小人,小偷真正要偷,锁是没有办法的。法律也是一样,真要犯法的人,很多是精通法律的,不精通法律的不敢犯法。所以要有道德做基础,才能补救法律之不足,因此君子是怀畏刑法,小人只是怀思福惠,处处讲利害,只要有好处就干了。中国过去商场上有句话:“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蚀本的生意没有人做。”就是这个道理。这里孔子是说明仁义之道。但说起来很容易,真正的修养却很难做到。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这个放,就是开展、放任。一个人基于利害而做人做事,最后招来的是怨怼;对于朋友,若是以利害相交,要当心,这种利害的结合,不会有好结果,最后还是怨恨以终。 #智慧 #哲学 #人生 #国学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被阉割误传千年的箴言俗语(17): “君子喻义,小人喻利” 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的经典判断,却常被误读为 “君子只能谈道义,小人只配谈利益”,把 “义” 和 “利” 完全对立,这其实偏离了孔子的本意。 先拆关键词:“喻” 不是 “只知道”,而是 “侧重、通晓”—— 君子更通晓道义,会把道义当作行为的根本准则;小人更通晓利益,习惯以利益得失作为判断标准。这里的 “小人” 并非指 “品行恶劣的坏人”,而是指格局较窄、目光短浅的人,和 “君子”(有修养、有大局观的人)形成的是境界差异,而非绝对的善恶对立。 很多人误以为孔子反对君子谈利益,其实不然。孔子从不否定人对利益的正常需求,他曾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只是强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追求利益时,会先判断是否符合道义,比如不会为了赚钱做欺诈、损害他人的事;而小人容易被利益牵着走,为了获利可能忽略道义,比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比如生活中,两人面对同一份合作:君子会先看合作是否公平、是否能给双方带来正当价值(这是 “喻义”),再考虑自己能获得的收益;小人可能先算自己能赚多少钱,哪怕合作会让对方吃亏也不在意(这是 “喻利”)。 这句话的核心不是否定利益,而是提醒人们:别把利益当成唯一目标,要让道义成为行为的 “指南针”。在现代社会,它依然有意义 ——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坚守道义底线、平衡义与利,才是更长远的处世之道。#被阉割误传千年的箴言俗语 #君子喻义小人喻利 #抖音校园live计划 #向往的生活游戏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