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在苏浙皖三省交汇之处,溧阳如同一颗镶嵌在江南画卷上的翡翠。这里曾经历过发展的阵痛,“靠山吃山”的粗放模式一度让绿水青山蒙尘。然而,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溧阳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书写了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绿色转型传奇,成为了这一理念的鲜活注脚。 断腕决心,守护绿水青山的底色 溧阳的实践,始于一场对污染的“宣战”。过去,矿山开采、水泥产业虽是经济支柱,却也留下了山体疤痕与粉尘污染。溧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关停大量矿山和水泥厂,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曾经的废弃矿坑,通过巧思设计,化身为风景如画的燕山公园;曾经的采石宕口,如今变成了碧波荡漾的“天目湖”。这种“反向改造”不仅治愈了生态创伤,更将伤疤变成了勋章。对天目湖水源地的保护,更是上升到立法层面,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确保一泓清水的永续利用。这一步,守住了发展的根本,为“金山银山”奠定了最坚实的生态基底。 点绿成金,探索生态经济的路径 守护不是终点,转化才是关键。溧阳深谙此道,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多元化路径。 · “一号旅游公路”激活全域: 那条蜿蜒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不仅是交通线,更是连接山水、田园、村庄与文化的“金丝带”。它打破了景区孤岛,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成珠,催生了精品民宿、农家乐、文创体验等新业态,让“路上即风景,沿途即产业”成为现实,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在车轮上的价值变现。 · 生态农业赋能品牌: 洁净的水源和土壤,孕育了“溧阳白茶”、“天目湖砂锅鱼头”等驰名品牌。生态农业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更打响了“滋味溧阳”的城市名片,使得“绿色”成为农产品最闪亮的标签。 · “生态创新”汇聚高端要素: 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高端人才和项目的“强磁场”。溧阳不再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而是聚焦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绿水青山间,崛起的不仅是风景,更是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幸福共享,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溧阳的实践,最终落脚于人民的幸福感。推窗见绿、漫步亲水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溧阳人的日常福利。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吸引了外来游客和居民,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片绿水青山,不仅是物质上的“金山银山”,更是人民精神上的“幸福靠山”,生动诠释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