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8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1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徐伟忠5月前
气雾栽培直播讲座(067)植物激素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水、二氧化碳、光照、气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作用。还有一项是关于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内源激素包括植物生长素、赤霉素(原:测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这5大类,这些内源激素也调控着植物的生长。且含量极其微小,但调控和活化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非常明显。 微小到什么程度呢?比如1000万颗玉米的生长点,赤霉素(原:测霉素)含量大概1g左右;十万斤稻谷的赤霉素含量也约1g,所以以百万分之一(PPM)计算浓度。 植物生长素在茎、根的生长点,叶、胚根、种子中生成,前质物质大多在根尖形成,幼嫩部位是主要生成部位,生成后向各器官移动到需生长部位。它与细胞增大关系紧密,植物的趋光性、向地性、顶端优势、根系伸长及无核无籽的单性结实都与生长素相关。它还与光合作用产物运转方向密切相关,哪部位生长素含量高,哪部位获取的光合产物就多。 目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有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钠、萘乙酸、2,4-D等,类似调控功能物质增多,生产上提供更多选择。生长素常与细胞分裂素共存,完成细胞分裂、生长,或与维生素类共存,如与维生素B1、B6、尼古丁酸等构成物,研究植物快繁时主要用生长素促进生根。 第二类激素是赤霉素(原:测霉素),主要在根生长区、授粉后种子中形成,再移到各部位,促进细胞生长、打破芽或植株休眠、促进单性结实。如葡萄处理后可生成无核葡萄,毛竹在笋阶段一天可长高1米,因赤霉素使细胞短时间快速拉长,“雨后春笋”即赤霉素作用。目前发现约23种赤霉素,水稻苗串长高的“恶苗病”是病菌合成赤霉素导致。赤霉素在打破草莓休眠、葡萄无核化、叶菜类及茄果类抗逆调控中应用最广。 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系形成,往地上生长点、芽、叶运转,与其他激素共同促进蛋白质、核酸合成及细胞分裂。人工合成居多,其浓度与生长素比例共存发挥作用。如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浓度高于生长素时,促进愈伤组织发育;生长素浓度高于细胞分裂素时,利于生根。通过调控比例控制发育方向:前期细胞分裂素比例高促芽形成,生根阶段生长素用量大促生根。#徐伟忠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徐伟忠4周前
激素协同与拮抗:植物生长的“平衡术 植物体内的五大类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并非各自独立工作,而是通过“协同”与“拮抗”的相互作用,维持植物生长的动态平衡,堪称一套精密的“平衡术”。 协同作用体现在促生长激素间的配合上。生长素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横向分裂,两者搭配能让植株既长高又长粗;赤霉素加速茎节伸长,与生长素协同作用,能让作物更快生长。在组织培养中,这种协同作用尤为关键:仅用生长素,只能诱导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添加细胞分裂素后,愈伤组织才能分化出芽和根,只有两者比例适宜,才能培育出完整的种苗。 拮抗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促生长激素”与“抑制生长激素”之间。脱落酸能促进休眠和器官脱落,而赤霉素能打破休眠、促进生长——秋季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升高,叶片开始变黄脱落,若此时喷施赤霉素,就能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而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衰老,两者作用相反:用乙烯利催熟水果时,若搭配少量细胞分裂素,就能在加速成熟的同时,减少果实软化变质,保持新鲜度。正是这种“一促一抑”的平衡,让植物能适应不同环境,精准调控生长节奏。#徐伟忠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