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 魏征是唐朝初期的杰出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时为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魏征很有学识,正直无私,敢于向皇帝直言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李世民对他也相当敬重。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征:“一个皇帝是因为什么而成为明君的,又是因为什么而成为昏君的?” 魏征回答说:“贤明的皇帝之所以贤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有些皇帝之所以糊涂,是因为他只偏信少数人的话。”魏征举了两个贤明的皇帝为例说,上古的尧帝能详细地询问下情,所以在有人作乱时能够及时地知道;舜帝能多方面了解情况,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他手下的官员工、鲧等就不能蒙蔽他。然后魏征把话题一转,说:“相反,秦二世胡亥偏信丞相赵高,结果在望夷宫被他杀害了;梁武帝萧衍偏信散骑常侍朱异,结果被叛将侯景攻进了台城(今南京市,当时梁的京城)。”魏征诚恳地对李世民说:“以前的历史和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陛下若能够做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杜绝偏信少数人的意见,我大唐就一定能够繁荣昌盛。”李世民听后,连连称赞魏征回答得非常好。 在魏征的影响下,唐太宗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主动采纳正确的建议,而魏征就像一面镜子,每天都照出皇帝的言行举止是否正确,所以当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伤心地说:“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王朝更替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出处】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单信一方面的话必然昏聩糊涂。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