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汉族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下是其演变历程: 先秦时期 - 上衣下裳制:黄帝时期,汉服已具基本形式,人们用麻、丝等材料制作衣裳,采用上衣下裳的款式,用于区分身份地位。 - 深衣的出现:西周时,深衣开始流行,将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这种服饰既方便活动,又体现了礼仪规范。 秦汉时期 - 曲裾深衣:秦汉时期以深衣为主要类别,分为曲裾、直裾,其中曲裾深衣的穿着者以女性居多,长度可达地面,裹紧身躯,下摆极宽,行不露足。 - 直裾深衣与襦裙:直裾深衣在汉代也较为常见,多为男性穿着。此外,东汉后期还流行一种上襦极其短窄、裙子长至垂地的襦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 - 融合与创新:这一时期的服装继承了汉朝特点,同时受少数民族服饰影响以及当时潇洒飘逸风气的流行,男子多着宽大外衣,女子服装则在秦汉服饰基础上进行改良,常采用飘带作为装饰。  隋唐时期 - 男子服饰:唐朝时期,男士汉服出现袍衫,领子为圆形,头戴襥头,襥头内有“巾子”作为固定装饰品,巾子形状多样,襥头的两脚在晚唐从软脚改为硬脚。 - 女子服饰:初唐时,女性襦裙多配小袖子,下身是紧身长裙,裙腰高至腋窝,用丝带扎系;中唐以后,裙子变得更为宽松。  宋辽金元时期 - 宋朝:男子服装主要有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两种类型,圆领袖口比唐朝时更加宽大;女性基本服饰为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常搭配褙子,整体风格清雅含蓄。  - 元朝:受蒙古文化影响,汉族服饰也融入了一些蒙古元素,如质孙服等,同时传统的汉服样式依然存在。 明朝时期 - 全面恢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全面恢复和规范,男子服装有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等类型,女子样式则更加多样,有袄子、比甲及裙子等,大多仿自唐宋时期,常为右衽。  清朝时期 - 强制变革:清军入关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汉族男性穿传统的宽衣大袍,强制推行满族的紧身长袍马褂,汉族传统服饰从此消失,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女性服饰、丧葬服饰等还保留了部分汉服特征。 近现代时期 - 汉服复兴: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汉服逐渐复兴。人们通过考据和复原,让汉族传统服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并结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少数民族服饰#汉族#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舞蹈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0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时尚 清朝服饰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清朝服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款式多样,融合性强 清朝服饰在款式上具有多样性和融合性。清朝时期,汉、满、蒙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使得服饰款式丰富多彩。清朝服饰既有汉服的宽袍大袖,又有满族的马褂、旗袍等短小精悍的服饰。同时,清朝服饰还吸收了西方的裁剪技巧,如西装、夹克等,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 二、色彩鲜明,纹饰丰富 清朝服饰在色彩上追求鲜明、对比强烈的效果。常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其中以红色最为受欢迎。同时,清朝服饰上的纹饰也十分丰富,有龙、风、牡丹、云彩等传统元素,寓意着吉祥、富贵和权力。 三、工艺精细,装饰性强 清朝服饰在制作工艺上非常精细,注重细节处理。服饰上的刺绣、镶嵌、串珠等工艺都十分精湛,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清朝服饰的装饰性也很强,常常在衣服边缘、领口、袖口等部位加上各种装饰,如流苏、蕾丝、绣花等,使得服饰更加华丽、精美。 四、体现等级观念,礼仪性强 清朝服饰的等级观念十分强烈,不同身份的人在穿着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例如,皇帝穿着的龙袍象征着皇权至上,官员穿着的长袍马褂则代表着官阶等级。同时,不同场合也有着不同的服饰要求,如婚礼、葬礼等庄重场合应穿着特定的服饰。因此,清朝服饰也具有很强的礼仪性。#子黎淵蘭#ZELYROAN#清朝服饰 #国风古韵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