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8: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
00:00 / 09: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3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Day3: 到苏州的“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虎丘,秦始皇亲自来挖地三尺寻找绝世宝剑,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必游虎丘,苏轼说来苏州游虎丘,乃憾事也。 来到虎丘大门口,赫然写着“吴中第一山”,大家先来个集体照。 进了大门沿着广场往里走看到海涌的巨石,所以虎丘也叫海涌山,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在海涌山上,后出现白虎,海涌山被改为虎丘山。 过个小桥来到头山门的云岩寺,抬头看到康熙写的牌匾:虎阜禅寺。 过个小桥来到头山门的云岩寺,抬头看到康熙写的牌匾:虎阜禅寺 有一个小圆门进去一条主干道,两边的银杏正是绿黄相间,拍照最出色的地方。 检票进去首入眼帘看到建筑大师吴聿铭写的“吴中第一山”。 听着介绍断梁殿、拥翠山庄--洪钧与名妓赛金花的故事、能制眼疾的憨憨泉、吴王夫差用绝世宝剑劈开的试剑石、占卜枕石--唐伯虎投石问子、白居易都曾经来过的贞娘墓。 接着来到“千人石”--演唱会的大舞台、千人坐--公讲课的地方、点头石--听课的人、严真卿写的“虎丘剑池”。 穿过拱门我们就来到了虎丘最神秘的地方--剑池,听说是吴王阖闾的墓葬里藏了3000把宝剑的地方。 爬上一个园门来到虎丘塔--中国第一大斜塔,建于五代后周时期,是八角七层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高48.2米。塔顶中心偏离底层约2.34米,倾斜角度达3°59′。 最后我们来到茶园里的翠竹茶亭休息,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诵读,惬意不言而喻,游玩一天的疲劳一扫而空,收获满满。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清朝康熙与乾隆皇帝均六次下江南,其目的包括视察水利河工、检查吏治、查勘京杭大运河沿线情况、安抚民心、加强与江南士绅的联系、考察风土人情等。扬州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区段,同时又是明清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清朝皇帝南巡的必经之路,瘦西湖区域也成为康熙与乾隆皇帝游览的主要场所。 康熙路过扬州时曾到过大明寺、平山堂、高旻寺,并为高旻寺题匾。高旻寺行宫与天宁寺行宫成为扬州主要的行宫设施,供皇帝及其随行人员驻留。 瘦西湖区域原来就存在着一些扬州富商与官僚的别墅园林,为迎接皇帝南巡,同时也为了取悦皇帝,扬州的富商在湖边新建、修复了大量的园林,极大地促进了瘦西湖园林营造的发展。清廷皇帝在瘦西湖区域领略了江南造园艺术的精髓,留下了大量的御诗、题字、赐名,并命画工将园林胜景描绘下来,成为传世之作。清廷皇帝回到京城后,在其所营造的皇家园林里吸收了瘦西湖园林的做法,如圆明园中的水木明瑟,即为仿照水竹居而建。 乾隆南巡时,为笼络江南士绅与知识分子,将一部《四库全书》收藏在天宁寺行宫御花园文汇阁内。《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历经十年编纂完成的巨型丛书,共收书约3500种,对中国古籍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四库全书》一共誊写了7部,乾隆将其中1部放置于扬州御花园,而且专门颁布圣旨允许有兴趣之人到文汇阁查阅抄写,可见扬州御花园文汇阁实际成为文化传播的平台。而扬州的盐商对于该书的编辑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四库全书》工程刚开始时,征集图书1万2千种,扬州盐商马氏进书776种,为私人进书最多者。 除了富商以外,文人官僚、知识分子也在瘦西湖营造园林,并将其作为文人雅集、游兴赋诗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瘦西湖园林文化的传播。文人聚集在瘦西湖区域的景观绝佳处,举行修禊活动,其中以王士禛、孔尚任和卢见曾的虹桥修禊最为著名。 王士禛,号渔阳山人,清朝初期著名文学家、诗人、鉴赏家,康熙年间曾出任扬州推官。王士禛在扬州期间已经成为文坛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