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1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18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而已6天前
万荣后土祠,始建于汉元鼎四年,西、北两面紧临黄河、汾河,依山傍水,自汉武帝时期起成为皇家祭祀后土的核心场所,承载了五千年农耕文明祭祀传统。 万荣后土祠是中国最古老的后土娘娘祭祀场所,也是历史上帝王祭祀次数最多的皇家祠堂。 后土祠最初的原址在西北方向两公里处的黄河夹滩上,现在的后土祠为清同治年间迁建。 走进山门,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古戏台赫然入目,这座全国现存唯一的“品”字形古戏台,由山门与两座并列辅台组成。位于山门后的戏台叫过亭台,亭子下方有通道,庙会时上面唱戏,下面走人。 山门向北是两座屋顶相连的戏台,两侧辅台各3间,中间留有两米的过道;东边道家台,西边佛家台;每年庙会时,三座戏台同时开唱,蒲剧、秦腔、豫剧轮番上演。 龙凤柏体现了古人对天地和谐、万物共生的崇拜。一株形似龙腾九天,另一株如凤舞朝阳,寓意龙凤呈祥,二者并立寓意阴阳调和、风调雨顺。 古柏前面是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侧五岳殿供奉的是五岳大帝,分别掌管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象征山川守护;西侧五虎殿里供奉的是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担任后土圣母的护卫。 东配殿前两根盘龙石柱,是大明正德年间所立的原物。 正殿中央为后土娘娘主位;两侧为送子娘娘和赐药娘娘;正殿上方四层核桃木镂空木雕尤为登峰造极,其上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被誉为木雕版的“清明上河图”。 宋代萧墙碑为宋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全碑共五块,碑名《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上1365字,记述了宋真宗率领百官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整修一新,将他们配飨于后土祠受祀,以示“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公元前113年秋、44岁的汉武帝刘彻出巡河东,挥笔写下《秋风辞》。 秋风楼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砖木混合结构。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两侧下方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藏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与清代碑刻各一块。 秋风楼下,一条古官道穿行而过。据说这是秦晋要道,当年前往秦国的河东人张仪走的便是这条路。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