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宗师张三省:传奇武者与古老拳派的传承 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著名拳种,同时也是清代北方地区特色鲜明的拳会组织,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梅花拳的传承谱系中,第二辈传人张三省是一位关键人物,虽因年代久远,今人对其了解有限,但依据相关文献及地方志等资料,仍可勾勒出其大致轮廓。 一、神秘的身世与籍贯 在众多有关梅花拳的内部文献里,均提及张三省为梅花拳第二辈传人,其家住徐州。从相关考证来看,沛县的小张庄被认为是张三省的老家。徐州沛县有着深厚的武术渊源,早在楚汉相争时期,当地练武之风就已盛行,那时虽尚未细分拳派,但练的都是健身与杀敌的本领,到元朝以后,诸如梅花拳、洪拳等拳派逐渐形成。张三省所处的明代末年,沛县一带练梅花拳的人已相当多,此时梅花拳的辈分也已传承了两转,进入后一百代。 二、学艺与传承 1588 年(明万历十八年),张三省学习梅花拳。关于他学艺的具体过程,目前资料较少,但可以想象,在当时武术氛围浓厚的徐州,他定是刻苦钻研,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掌握了梅花拳的精妙技艺,成为了梅花拳的重要传承者。 张三省在梅花拳的传承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从第一代祖师收元老祖(或法王老祖)处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将梅花拳的技艺和理念传授给第三代祖师邹宏义等后辈。邹宏义祖籍北直隶顺德府,曾读书数载,后弃文习武,得到张三省的点拨度化。张三省不仅传授给邹宏义精湛的武术技巧,还将梅花拳蕴含的深刻哲理相授,使邹宏义得以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梅花拳,创立了独特的拳派体系。此后,梅花拳动作朴实大方,兼具表演观赏价值与攻击制胜的实战功效,成为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振奋民族精神的拳种,在民间广泛流传。 #家乡在河北#、#共话最美家乡#、#最美之冀#历史
00:00 / 07: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邹宏义,字光大,是清代著名的武术家,也是平乡梅花拳的创始人。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生平背景 邹宏义祖籍北直顺德府(今邢台市),其始祖在元顺帝时为元内臣,洪武年间改为明臣,钦赐世袭一等指挥职,镇守江南徐州府,遂寄籍徐州。明朝末年,世道混乱,家国流离,邹宏义虽自幼曾读书数载,但面对动荡时局,毅然弃文习武。 创拳历程 邹宏义极具武学天赋与悟性,最初他习练家传武学,后得仙人张三省点拨度化。他将周易八卦融于拳理,把阴阳五行化入拳法。其拳分桩步与行步,桩步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五势,宛如梅花开放;行步有摆法、扎法、撤法三法,犹如梅花枝干穿插。桩步为静,行步为动,动静结合,加之他常于梅花树下练武,又取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之意,故而将此拳命名为梅花拳。 传拳经历 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为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他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倾囊相授文功武法。三人艺成后分路传拳,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继续北上,途经内黄县收杨炳为徒,后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并在此传授武艺,又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康熙乙酉年(1705年),蔡光瑞命“三德”去迎请邹宏义,这便是武林佳话“三德”请师。邹宏义到马庄后设场收徒,“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梅花拳自此在民间公开广泛传播。 邹宏义去世后葬于平乡后马庄,这里成为梅花拳弟子朝拜祭祖的地方。他的儿子邹文聚秉承父业,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其孙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等也继承祖父遗志,终身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家乡在河北#、#共话最美家乡#、#最美之冀#历史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5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4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