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潜龙勿用”出自《周易·乾卦》的初九爻辞“潜龙勿用”,龙潜伏在水下,暂不施展力量,寓意事物发展初期需隐忍待时;“藏锋守拙”则是中国传统处世智慧的凝练,“藏锋”指收敛锋芒,“守拙”指以质朴自守,二者常结合使用,强调隐忍蓄势的处世哲学。 人生如四季轮回,既有盛夏的热烈张扬,亦有寒冬的静默蛰伏。 “潜龙勿用,藏锋守拙”,从不是懦弱的退缩,而是深谙“厚积薄发”的智慧——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在无人问津时默默积蓄破土的力量;似暗夜里的星辰,不与烈日争辉,却在寂静中沉淀光芒。锋芒太露易折,急于求成难达,唯有收敛外放的锐气,在蛰伏中打磨心性、积累底气,方能在时机来临时,如潜龙飞天,一飞冲天。 司马懿,是“潜龙勿用,藏锋守拙”的典型践行者。他早年在曹操麾下任职时,深知曹操多疑善妒,始终收敛才华,低调行事,甚至不惜装病避祸。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他看破却不点破,以“多疑”为掩饰,实则避免与蜀军硬拼损耗实力;晚年遭遇曹爽专权,他更是主动退居幕后,装出老态龙钟、无心政事的模样,让对手放松警惕。正是这数十年的隐忍蛰伏,司马懿暗中积蓄力量、笼络人心,最终在“高平陵之变”中一击即中,掌控曹魏政权,为西晋的建立奠定基础,完美诠释了“潜龙勿用”的等待与“藏锋守拙”的智慧——不急于显露锋芒,而是在暗处磨利爪牙,待时机成熟,便如雷霆之势,成就大业。 #书法 #历史 #三国演义 #励志 #随笔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阅笔2周前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欲为苍鹰,勿与鸟争”。这段话是司马懿的处世名言,强调隐忍、克制和待时而动的处世智慧 隐忍克制的力量 古人云:"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欲为苍鹰,勿与鸟争。"这段话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 忍辱持重,志在千里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真正的强者,遇事沉着,胸怀大志。 宽厚待人,修身立德 范仲淹见人过失,必私下诚恳相告;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盛世。君子见人过失,如同反省自身,常怀宽容之心。 沉着冷静,智慧从容 谢安面对战报,依旧镇定对弈;张良谦恭有礼,终得兵法真传。智者遇事不躁,从容应对。 积蓄力量,把握时机 诸葛亮隐居隆中,静待明主;管仲得遇鲍叔牙,终展才华。真正的智者懂得在沉淀中等待最佳时机。 志存高远,不拘小节 王羲之专注书法,不慕虚名;陈平胸怀大志,不拘小节。雄鹰展翅高空,不与燕雀争食。 这五重境界环环相扣:能忍耐方能包容,能包容方能明察,能明察方能沉淀,能沉淀方能把握时机。苏轼屡经波折仍不改初心,曾国藩身处困境仍从容不迫,都是这种智慧的体现。#书法 #国学文化 #热门#原创 #小楷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2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9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