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1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二十一日,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三位皇子还没从这个晴天霹雳中回过神来,唐玄宗的第二道诏书就接踵而至。不过这道诏书并非是唐玄宗回心转意,而是赐给这几个儿子三尺白绫,让他们立即自裁。历史上皇帝杀死自己儿子的情况并不罕见,可像唐玄宗这样一日之内连杀三子却是空前绝后。那么问题来了,唐玄宗为什么要如此决绝呢? 说起唐玄宗,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美人——杨贵妃。不过,早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另外一位深爱的美人——武惠妃。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唐玄宗晚年之所以对杨贵妃宠爱有加就是因为他在杨贵妃身上看到了已故武惠妃的影子。 武惠妃性情乖巧,善于逢迎,深得唐玄宗喜爱。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不顾朝臣反对,将自己的元配妻子王皇后废为庶人,并打算改立武惠妃为后。然而大臣们虽然在废后一事上做了妥协,但在立武惠妃为后的问题上却坚决不答应。因为武惠妃的出身成分不过关,她是女皇武则天的侄孙女。 当年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最终导致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现在唐玄宗又废掉了一个王皇后,还打算另立一个武后,这事怎么都说不过去。后来唐玄宗自己也觉得此举不妥,因此放弃了立后打算,但对武惠妃的宠爱不减,并让她以惠妃身份主管后宫。 唐玄宗对武惠妃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武惠妃很清楚,自己总有年老色衰的那一天,到时候皇帝还会另结新欢。那么要如何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呢?唯一一条路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皇十八子、寿王李琩成为储君。那么她将来母以子贵,自然就不用担心失宠问题了。 可当时大唐的储君之位已有人选,所以武惠妃必须要用尽一切手段,将太子李瑛扳倒,否则说什么都是白搭。 为了夺取太子之位,武惠妃时不时就给唐玄宗吹枕头风,不是说寿王李琩有多贤良孝顺,就是说太子李瑛有多顽劣不堪。久而久之,唐玄宗对李琩越来越喜爱,对太子,以及与太子交好的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则是越来越不满。 眼看自己日渐被冷落,太子李瑛没想到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只能常常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聚在一起,吐槽父皇的不公,抨击武惠妃阴险歹毒。 世间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子等人的怨言很快就被潜伏在东宫的密探传到唐玄宗和武惠妃那里。武惠妃抓住这一机会向唐玄宗哭诉。唐玄宗也对这几个儿子很不满,因此打算将他们都废为庶人。好在关键时刻宰相张九龄出面力保,这才让太子几人暂时转危为安。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0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0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9
唐朝时期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两度为帝,三让天下。李旦自己是唐睿宗,父亲是唐高宗李治,哥哥是唐中宗李显,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母亲是武则天。 第一让,是让位给了武则天,也就是他的母亲。唐高宗去世后,李显继承皇位,而武则天这时候已经羽翼丰满,欲把持朝政,于是武则天废自己的三儿子皇帝李显,改立自己四儿子李旦为皇帝。当然李旦就是傀儡皇帝,在皇宫中都不能自由行动,而武则天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李唐宗室几乎被武则天屠戮殆尽,李旦为了保住性命,请武则天称帝。就这样,李旦从皇帝又变成了皇子,还改姓"武"。 第二让,武则天后来打算将天下还给李家,这时李旦主动让位,一直称病不朝,还主动请求武则天立自己的兄长李显为皇太子。李显再度登基后,也许受了李旦主动退出储位之争的感染,意图将李旦立为皇太弟,但李旦可能当皇帝当怕了,就拒绝了李显。 第三让,李显去世后,韦皇后欲仿效武则天称帝,立温王李重茂为傀儡皇帝。不过李旦在儿子李隆基和一干将领的拥护下,率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逼迫李重茂让位于李旦。就这样李旦真正过了一把皇帝的瘾。这个瘾过得可不小,后来主动禅位与儿子李隆基,但自称太上皇,仍把持着朝政的核心权力,看来是体会到权力的甜头了。李隆基何许人也,要不是这个儿子,李旦也不会再度登基。为了夺回皇帝的权力,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不得已,李旦只好真正让位给李隆基,放弃了一切权力。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像唐睿宗李旦这样的人,他一家子全都是皇上,这样的故事独一无二。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58